第 17 部分

把酒话桑麻 欣欣向荣 2647 字 3个月前

耳后去了,到了王府外,刘大人低头看了看蕙畹,不禁莞尔,伸手摸摸她的头笑道:“刘伯伯府里也有不少好玩意的,那天你得了空,来伯伯府里,也让你挑几样带走如何”蕙畹眨眨眼道:“好”说着走过去和刘夫人还有刘映雪告辞,才做了马车家去了,到了家,博文搏武已经回来了,蕙畹也没空理他们,命小厮把自己得的礼物,抱回自己的屋子里,待小厮出去了,蕙畹才都一一拿到床上去,挨个的细细把玩。心里简直乐得不行,这一下,自己可算是一夜暴富了吧,简直比中彩票还爽哈!哈!。

张云卿回了房里,去看小儿子和刘氏,刘氏因惦念着他,倒也还没睡下,看见他进来,脸上的表情有些说不出的怪异,遂好奇的问道:“今天晚上出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吗”张云卿弯腰仔细看了看小婴儿的睡颜,才轻声道:“没什么,不过总觉得这样下去,恐不好收场”刘氏一愣道:“什么?不好收场”张云卿道:“我瞧着,那洪先生对畹儿可不一般,教导的比世子都上心,也不怪蕙畹这大半年来,进益这般快,原来根源在洪先生这里”刘氏道:“你说的可是那学里的先生偏心咱家畹儿”说着摇头笑道:“怪不得,我常听畹儿埋怨功课比哥哥们多,原来竟是这个缘故,这是好事,有什么可愁的”张云卿微微苦笑道:“那洪先生乃当世大儒,前任帝师,还有你不知道,每次朝廷大考,主考官也是他,你想他说的话是多有份量的,他今天和我说,要让畹儿随着其他几人,去参加今年的童试”刘氏不仅一惊,让畹儿跟着去进学,原不过是良师难得,况她的确聪明,可没想到让她去考科举,这样下来,童试过了就是秀才,就有了考举人的资格了,若都过了,难不成一个女儿家,要去京城考状元吗,这岂不是成了戏文里的故事里,这可是欺君杀头的大罪,遂有些害怕起来,张云卿看她脸色有些白,遂安慰道:“你也不用忐忑,待我找了张老太爷去讨个主意,看看要如何”说着张云卿又有些骄傲的笑了:“虽然有些荒唐的不可思议,但现在看来,咱家畹儿的确是个不凡的,即为女子,更是难得,而且今天我看那平安王和世子的意思,对畹儿颇为宠爱维护,想来不会有什么大的闪失,放心吧”话虽如此说,可刘氏不免还是有些惴惴不安,到了第二天,就急忙催着张云卿过府去拜见张老太爷,蕙畹老实的在家把剩下的功课做完,不然洪先生的戒尺可是不留情的,蕙畹对古代这种打手心的体罚方式,颇多怨言,以前看电视觉得还挺好玩的,可是自己领受过,才明白那真是一种对心理和身体的考验,所以领教过一次后,蕙畹几乎都很好的去完成功课。

张云卿见了张老太爷,寒暄几句后就直奔正题,因昨晚张老太爷身上不爽,故此推辞了王府的宴会,所以对昨天的事情一无所知,这时听到张云卿说,洪先生要让蕙畹参加童试,那不就是这两天的事情吗,不过张老太爷倒不像张云卿这样焦急烦恼,而是笑道:“这倒有趣,你不用怕,不妨事,让她去试试也好,我也想看看这丫头究竟能走多远”张云卿急忙道:“以我平日里旁观,这童试她必是能过的,难道三年后,还要让她去考举人吗,和恐怕不妥”张老太爷哧一声笑了,想了想道:“三年后,她不过七岁而已,若考的上,倒是我朝第一奇事了”张云卿道:“这可是欺君的大事”张老太爷道:“又没去考状元,有什么关系,再说有洪先生这个帝师大儒,和平安王在,料不会有事,你放心好了”既然张老太爷这样说了,张云卿也只能先放了些心,转念一想,即便蕙畹聪明,想七岁就中举,仿佛也不太可能,自己恐有些多虑了,因着这个原因,十六过后,除了世子杨紫安外,其他几人一起去参加童试了。

童试本来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蕙畹他们因师出洪先生,又有平安王作保,故直接来考院试,所谓院试是在平安城的学征院考试,共分三场,第一场是四书里的名篇,第二场是诗词,第三场是面试,不算很难,童试并不要求自己去做什么八股文,而是考官摘录两篇让考生默写,当然字的好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值得庆幸的是,蕙畹的字,经过洪先生的磨练,如今也很有些样子了。

蕙畹来考试,本也是抱着好奇古代考试流程来的,一个从小学考到大学的现代人,对考试也已经习以为常了,反正考不考的过,都无所谓,第一场不难,第二场是诗词,不限韵,作一首咏物诗,对于作诗这等技术活,蕙畹还真没学会,主要是平仄搞不清楚,也没耐烦去背那些韵部,所以一直以来,凡先生让作诗,多摘录些记忆中近现代比较冷僻的,拿来搪塞,如今也是用这招……直接搬了一首简单的咏菊便了。

童试先要过了笔试,才会到了最后的一关,就是学征亲自面试,一般的在前两关就被刷了下去,不过显然洪先生教导的确有方,所以几个弟子无一例外的过了笔试,这平安府的学征,姓韩名逸舟,原是朝廷的翰林编修,性格有些文人的孤直,故和同僚不大相容,因此,自请旨外放到了平安府来做这个学征。

平安王杨奇是最喜这类人的,故平日也有些交往,不过这韩逸舟却是个分外认真的官儿,所以即使知道世子的几个同窗都来参加今年的童试

,也依然没有放水走人情,他也知道,贵族子弟们,一般都是走个过场,得了那功名好听罢了,但他觉得,既然是洪先生的弟子,如果寻了私,也低了帝师的名头,故也没声张,命手下的阅卷官员仔细阅卷挑选。

待呈上合格的来,众位下属推出了童试的三甲,拆开名字一看,第一名是张博蕙,年龄四岁,不禁很是惊讶,韩逸舟道:“四岁的孩子,不是应该参加幼童试的吗”下面的官员道:“按我朝的规定,凡十四以下的均属幼童,可是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直接参加童生试”顿了一下,低声道:“韩大人,这个张博蕙您竟然不知道吗”韩逸舟一愣道:“他是何人?”

官员道:“就是帝师洪先生的第一得意的弟子,世子爷的伴读啊,中秋节的一那幅妙对,就出自她的手笔”韩逸舟不禁微微点头,拿起桌上的试卷翻看了一下,字体虽不十分漂亮,但很有些风骨,不过四岁的孩子,已经很难得了,四书的名篇其实不难,只要肯读书的一般都能过,这个诗词却是有些难度的,韩逸舟低头看了看,博蕙写的是一首五绝《咏菊》:“今岁花开盛,宜栽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虽然简单,但是对仗工整,意境斐然,这个第一,的确一点儿水分都没有,不禁抚须笑道:“不亏是洪先生的弟子啊!终没辱没了师傅去”所以不出意外的,几个同窗都过了笔试,直接晋级,而蕙畹的试卷也已经传到了洪先生手里,洪先生此时坐在平安王杨奇的书房里,开口笑道:“我说她不差的,怎样王爷,老夫的眼力如何”平安王杨奇看了看道:“虽不过一首五绝,到也难得,可见先生总说博蕙偷懒,也是冤枉了他的”洪先生嗤一声笑了:“王爷有所不知,最近的一段时日,倒是认真了些,一开始,就是世子也帮着她糊弄过老夫,若是认真读书,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所以老夫才管的严些,只因瞧着他是个可塑之才,若是朽木,老夫那会费这些心思”平安王正色道:“眼看会试就要到了,洪先生还是要早些进京才好,这主考官可含糊不得”洪先生点点头道:“是啊!这次几人过了童试,就让他们直接进府学去好了”杨奇一愣道:“这……”

洪先生道:“老夫身边只留下博蕙,伴着世子读书即可,府学里学的于将来的乡试更有利些”杨奇知道,这洪先生原就是不轻易收弟子的,一开始给世子找伴读,平安王也想,若是有造化的,也许就入了他的眼,正式收在门下,不过希望不大,因为这个老头,可是出了名的挑剔,谁想最后留下的,竟是最小的博蕙,洪先生道:“下个月我就起身进京,这一次顺便带着世子和博蕙一起前往,一则是皇上要见世子,二则想把博蕙带在身边,去见见世面,我瞧着,他是个别样聪明的,死读书反而不好”杨奇赞同的道:“这样一来到是很稳妥”于是蕙畹不知道的情况下,她的命运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世子探病

笔试过后,韩逸舟亲自进行最后面试,时序已经到了深秋时节,树叶转黄纷纷飘落,街头巷尾色都弥漫着一种独属于秋的萧瑟,学政院内此时却正是最美丽的时节,只因院里遍植了红枫,到了深秋,满树明媚的红色,兼有红叶飘落一地,很有些“落叶满街红不扫”的意境。

今天是童试的最后一场面试,其实进到这一级,基本就已经算通过了,据小叔说,最后的面试不过简单的问一些诗词歌赋罢了,不算太难,所以一起前来的几个人都还算轻松,尤其蕙畹,反正中不中的对她来讲,也是没大碍,在她想来,不中更好,省的麻烦。

进入面试的人不多,偌大的平安府加上下县一共才三十个,而只世子的伴读就沾了接近三分之一的名额,面试是按照笔试名次排列的,从第三十名起,挨个叫,考场设正殿前的台阶上,摆了长长的几案,当中的主考官是学政,旁边是府学的夫子们,以及一些下级官员,侧面有一个高台,上面设有一面响啰,凡是过了的,就有专司的人,敲响后大声通报,弄得很有些轰轰烈烈。

虽然这里很美,但是站的久了,蕙畹还是觉得有些冷飕飕的,但是也只能恭敬的低眉顺眼的站着,轮到蕙畹的时候,院子里已经只剩下了她一个人,哥哥们都已经出去院外等候乐,执事官拿着手里的名册大声喊道:“张博蕙”蕙畹不禁暗暗腹诽,这个排场纯粹多余,不过还是略略整了整衣衫,从容的走到中间站定,恭敬的弯腰行礼,包括韩逸舟在内,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站在中间的小人儿,秋日朗朗,小小的身子站在台阶下,穿着一件七巧纹镶金边的云锦儒袍,头上却还梳着总角发髻,两个发髻用同色的织带扎住,织带上隐隐缀着几颗珍珠,下面穿着一双锦绣镶金履,虽然搭配他的头发很有些可笑,但仅这一身行头,就不仅令在座几位暗暗抽气。

云锦,历来是朝廷的贡品,除了皇亲国戚宗室子弟外,可说是一匹难求,而这个看上去仅仅四岁多的孩子,身上一件常服袍子,就是这样名贵的料子,可想而知,必是世子爷跟前别样得意的,而且站在那里,不卑不亢从容淡定,只这份气度,就是会试的监生们都是不多见的,韩逸舟微微颔首开口道:“你就是张博蕙”蕙畹恭敬的道:“回学政大人,正是

”虽童声童语,却清越非常,韩逸舟开口道:“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可知道是什么意思”蕙畹心道,这个倒比让她作诗来的容易,开口道:“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韩逸舟点点头道:“你认为孟子通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做的几个府学的先生,不由自主的看向首座的韩逸舟,心道这个问题就有些过了吧,蕙畹一愣,下意识的回答道:“仁者无敌”韩逸舟轻轻笑了,又些微问了几个四书里的问题,大都是非常知名的句子,所以蕙畹对答的非常流利,主要是她本就聪明,加上洪先生的故意雕琢,不知不觉中,蕙畹并不知道,其实自己已经不是刚进学的时候,靠着前世的记忆混日子了,大部分已经是真才实学,毕竟那些书也不是白抄的,所以最后蕙畹毫无意外的,以童生第一名的成绩成了秀才。

张家一门两举人三秀才,可真不愧是书香门第了,一时传为佳话,张家还没来的及高兴,蕙畹却一病不起,毕竟是深秋,蕙畹本就是小孩子,抵抗能力差,又在童试的时候,在风口里站了那许久,回家到了晚上就发起热来,因蕙畹夜间不用人伺候,故也没人知晓,到了清晨时分,婆子来唤她,才发现已经烧的有些神志不清。

婆子急忙去找人,因刘氏还没出月子,也不能惊动,只找了吴贵讨主意,吴贵一听就差点吓死,说实话,这个小祖宗如今可是最金贵的主,急忙悄悄找了张云卿出来,一边去外面请大夫,张云卿得了信,并没敢和刘氏讲,匆忙进了蕙畹的屋子,见小小的人儿,如今已经烧的糊涂了,闭着眼,嘴里嘀咕着不知道说些什么胡话,急命婆子打了水来,张云卿亲自动手拧了凉帕子捂在她额头上退热。

一时大夫到了,吴贵却让大夫先在堂屋候着,自己进来悄声道:“老爷,您看三小姐这身份一搭脉可就……”

后面的话他没说,张云卿也明白,如今刚得了童生第一的畹儿,名声正盛,若传出是个丫头,恐大不妥,看了看帐子道:“把帐子放下来遮住,让那大夫来瞧,不要告诉他是谁,多给些银钱也就是了”吴贵急忙命婆子把帐子放下来,把蕙畹的手搭在帐外,盖上一方帕子,才命大夫进来,请的大夫当然是保和堂的王大夫,世代的医药世家,祖上出过太医的,脉息远近闻名的好,这王大夫有些体面了当然就有些架子,且诊金不菲,但甚有医德,有那十分贫困的患者求到门上,他不仅不收诊金,还会搭了药钱进去,所以得了个王神医的绰号。

今天保和堂还没开门,就见张家差了小厮来请,张家,如今在平安城不知道的还真不多,张老爷虽官卑职小,可人家有门路,不仅和知府搭上了亲家,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是世子爷的伴读,况昨个满城都传遍了,一门三秀才,最小的不过才四岁,且是第一名考取的,听说学政韩大人亲口赞道:“聪明不过此子”所以一听说张家来请,急忙收拾了带着徒弟去了,到了张家,看看门庭,真的只能算小门户,问了来请的小厮,小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