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破城5 (3)

天下节度 克里斯韦伯 11274 字 3个月前

以获得资源进行残酷兼并战争,吕吴就是大小藩镇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吕吴大军东征西讨,不断扩张重新建立秩序的过程,同时也是千千万万百姓的鲜血和眼泪汇成海洋的过程。这些不久前还是流离失所的流民的人们很容易就从自己的过去中找到了和商锦忠的苦难经历相似的东西,不能不感觉到相通的同情和愤怒。

终于商锦忠讲述完毕了自己的经历,他的目光扫过四周每一个人的脸,用一种平稳的语气道:“我也想留在庐州,和自己的妻子孩子在一起,对父母尽些孝道。但官府不让我留在家中,我只得去吃这兵粮;我也想放下刀剑去自耕自食,过些安生日子,可家中兄弟死于戎事,老父早亡,妻子改嫁,又让我归于何处?无家可归之人并非我商锦忠一个,这衡州城中十余万人,哪个不是实在熬不下去了,才不得已做这掉脑袋的营生?那吕方领着他那些贪官污吏,恨不得把天下百姓的骨头都给嚼碎了吞下去,若是留在家中,大家迟早都是一个死,不如起来拿起刀仗,将世间不平之事,不平之人尽数斩除,才能共享太平!”

“将军说的对,杀尽不平方太平,不讲这些豺狼虎豹全部斩尽杀绝,咱们这些受苦人就活不下去!”

“对,我算是看透了,这天下早就没种田人的活路了。禾苗还没长高,官府便来征税,那些奸商便来强逼我们借那七分、八分的阎王债,谷子还没进仓便全是他们的了。一年从头忙到尾,腿杆都忙烂了,可种出来的谷子、布匹,又有多少能落到自家呢?还不如起来将这些狗官、奸商全部杀光了,再过天平日子!”

愤怒的咒骂声从众人的口中喷射出来,涨红的面孔,剧烈起伏的胸脯,暴露的青筋。商锦忠的话语就好像一颗火星,将所有人的多年一来淤积在心底的积怨点燃了,正义的愤怒迅速的驱散了对离乡的疑虑和未知未来的恐惧。这些淳朴的人们决心用生命来换得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

商锦忠轻轻的拍了拍手掌,去掉方才手掌沾的灰尘,对于自己语言的效力,他很满意。他正准备起身离去,却注意到不远的营门跑进来六七个人来,为首的那人正是三当家,看他们神色慌张,东张西望的样子,好似在找什么人一般。 ya

天意 110离间4

商锦忠站起身来,正要向其打个招呼,三当家已经看到了他,赶忙一边高声叫喊,一边快步跑了过来。-

“司马,司马!有要紧事,大当家让我来找你!”三当家一把抓住商锦忠的胳膊,便拉着他向外扯,向营外去了,只留下一群还没有完全平息激动情绪的军汉们。

“长史见召到底是何等事!”商锦忠坐在马问道。一旁的三当家做了个手势,让身旁的随员离得远了些,方才策骑靠近了商锦忠,低声道:“大事不好了,耒阳那边败兵来报,吴军已然攻占了那里。”

“什么?”商锦忠耳边仿佛晴空里打了个霹雳,身子一晃,险些从马背跌落下来,一旁的三当家赶忙伸手扶住,低声道:“大哥得到消息后就下令立即将败兵禁闭起来,以免走漏了消息,让我立刻来找四弟你商量。”

“嗯,大当家处事果然老练,这消息的确走漏不得!”商锦忠点了点头:“不过耒阳失守的消息也隐瞒不了多久,我们得尽快拿出个对策来!”说到这里,商锦忠狠狠的踢了一下马肚子,驱策着坐骑向刺史府飞奔而去。

一行人到了刺史府堂前,商锦忠跳下战马,只见堂前站满了披甲持兵的卫士,戒备森严,细看竟然都是当年跟随宋二郎在江湖闯荡的部曲宾客,族中子弟。商锦忠暗想这个大当家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但实际是个极为厉害的人物,现在强敌压境,他这般准备应该是为了压制流民军中的其他潜在不稳定势力,若非有这样一个后台在后边支撑自己,自己也没有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大展拳脚,打下这样一个局面来。想到这里,商锦忠心中不禁暗自对宋二郎生出一股感激之情来。

“老四,你总算来了!”宋二郎站在堂前来回踱步,看到商锦忠进来了,赶忙前一把抓住对方右臂,便向里间带去,一边走一边说道:“老四,那几个败兵便在后院,除了你便再无其他人见过,快快拿个主意,咱们这副担子可就全部压在你肩膀了。”

“大当家可别这么说!锦忠不过是做了些份内事罢了。”商锦忠赶忙逊谢道,一行人来到后院,只见地蹲坐着六七个衣衫褴褛的汉子,正围着一个陶罐的吃着什么,看他们狼吞虎咽的模样显然是饿的紧了。宋二郎咳嗽了一声,一人抬起头来,赶忙站起身来,躬身道:“小的见过长史、司马!”

宋二郎嗯了一声,沉声道:“军情紧急,你们快将耒阳那边的军情一一道明!莫要耽搁了。”

那些汉子赶忙你一言我一语的叙说起来。商锦忠凝神细听,原来自从他准备沿耒水南下,进取吴国建武军大体为今天广东省所辖地域之后,就先派遣了一千兵到耒阳打前站,并预先将部分粮食辎重通过水路运往耒阳,以免十几万人一下子行动起来,自相堵塞。这几日商锦忠忙得跟陀螺一般,眼看诸般事宜已经大体完成,潭州方向的吴军和声

称要讨贼的马楚军都没有什么动静,眼看再过了两三日等那些船只从耒阳回来就要动身了,却没想到不知道从哪里蹦出一支吴军了,将这耒阳城给占领了,那些辎重粮食还有不少船只自然都落入了敌军手里。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此时商锦忠的感受,那就是“飞来横祸”。

商锦忠强打起精神,又询问了那些败兵一些问题,确认了这支攻破了耒阳城的武装乃是吕吴的正规军,并且携带有数量众多的轻重火器,而且通过旗帜来判断,数量不少于两个营,六千人。这样大的一支军队在这个节骨眼突然出现在耒阳这个地方,显然吕方早已预料到了自己远迁两广,避其锋芒,以求发展的策略,先前潭州方向吕吴军队的迟缓行动不过是为了麻痹义军主力留在衡州,而派出一支偏师迂回切断了义军唯一的逃生之路商锦忠过高的估计了吕方的策略,攻击耒阳,切断流民军南逃道路其实是王自生的自作主张,而大意的自己却在潭州浪费了这么长时间。一想到这里,商锦忠心中不禁悔恨不已。

宋二郎看到商锦忠站在那里呆呆出神,脸神色变幻,还以为他发痴了,小心的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沉声道:“老四,你没事?”

商锦忠打了个灵醒,才看到宋二郎关切的眼神,脸微微一红,低声道:“大哥放心,小弟没事,方才只是想事情出了神。”

“那就好,那就好,咱们义军现在可少不了你这个司马!”宋二郎笑道,随即他靠近商锦忠低声问道:“现在该如何处置?”

“立刻出动,夺回耒阳!”商锦忠毫不犹豫的答道:“吴狗刚刚攻破耒阳,立足未闻,且其兵不过六千,与潭州之敌相距数百里,缓急不得相救;马楚虽言伐我,但其与吴贼各有私意,必不会出力死战。若我焚其归路,示士卒以死意,以十万之众临之,必能大破,打开通往建武军的通路!”

“攻耒阳?”听到商锦忠的主战建议,宋二郎的神色立刻犹豫了起来,显然他对于攻克耒阳的信心并不充足。一旁的三当家插口道:“老四,当真要攻耒阳吗,吴贼占了此处,咱们绕过去不就行了?”

商锦忠耐心的解释道:“三哥有所不知,那耒阳乃是耒水的要冲,我们若是要沿耒水而下就避不开此地。”

“那我们走陆路不就可以了?”

“我义军十余万,其中老弱眷属便有四万,辎重更是无算,若是走陆路,加之道路崎岖,只怕一日也行不了十五里路,很快就会被身后的吴贼追。而且绕过耒阳路途更远不说,在耒阳的吴贼也可遣轻锐尾随其后,侯隙而击,义军成军未久,如何抵挡的住。是以唯有拿下耒阳才是唯一出路。”

商锦忠语毕,屋中顿时静了下来,宋二郎和三当家都各怀心事,默然不语,商锦忠等了一会儿,急道:“大当家,大哥你快些下令发兵,小弟愿为前锋!”

“莫急!此事干系重大,岂可仓促发兵!”宋二郎摆了摆手,脸神色倒有些怪异。商锦忠见状道:“兵贵神速,可是耽搁不得的,此时潭州那边吴兵还没有动静,只要拿下耒阳大事尚还可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呀!”

宋二郎并没有立即回答商锦忠的问话,而是做了个让屋内其余人退下的手势,待到屋中只剩下三当家、商锦忠与他三人的时候,宋二郎压低声音问道:“老四,你觉得拿下耒阳你有几成把握?”

商锦忠一愣,随即答道:“大哥为何这般说话!”

宋二郎微微一笑,道:“我的意思是,若是没有八成把握攻下耒阳,我们不如就抚!”

宋二郎的话语就好像当头一棒敲在商锦忠的顶门,商锦忠顿时目瞪口呆,耳边传来宋二郎慢条斯理的话语声:“我们现在麾下有十万之众,老四你训练的精兵也有六千人,若是就抚的话,少说也能给个知县什么的当当,便是刺史、知州也不是不可能,也是享不尽的富贵荣华,俗话说‘杀人放火被招安’,这也是寻常事,咱们有实力在手,也不怕吕吴那边有啥花样。反正我们几个也都是用化名起事的,若是边追查祸首,便将那些流民头目砍些个脑袋送过去,那些吴军将领的战功也不少了,他们又何必和我们拼死拼活呢?我平生做事情讲的就是一个稳妥,若是老四你没有八成以把我,不如便听我这招!”

“够了!”一声断喝打断了宋二郎絮絮叨叨的话语。商锦忠前一步,伸出右手想要直指宋二郎,又放了下来,摇了摇头,用一种苦涩的声音说道:“大哥,当日你我在山中,声言钟延规虽名为官,但残民以逞,其实为贼;我虽为贼,但取不义之财,以济百姓,其实为官。那是何等英雄,今日我们起兵反吴,虽然遭遇挫折,但比起那时来岂不胜过千百倍,大哥却这般模样,叫小弟好生小看了?”

商锦忠这一席话下来,宋二郎脸色微变,正欲开口说些什么,一旁的三当家前一步喝道:“商锦忠,若非大哥,你岂能有今日,竟然敢如此和大哥说话,还不快快下跪谢罪!”

商锦忠冷哼了一声道:“大当家衣我食我,恩同再造,我商锦忠自当报答,但这是私恩。大丈夫生于世,岂可以私恩而废大义。我若是降于吴贼,岂不是拿那些死在

枪炮刀剑之下的弟兄们的血来染红官袍?大当家,你做此不义之事,纵然不死,夜里又岂能安枕?今日之事,我商锦忠头可断,血可流,而膝不可弯!”

商锦忠这一席话说的掷地有声,三当家听得有些又羞又怒,他得知吴军攻陷耒阳之后,早就摇动了,见宋二郎力主就抚,更是又惊又喜,商锦忠这般坚决反对,让他如何不恼火,他正欲开口反驳,却只见宋二郎脸满脸羞愧道:“老四,你说的不错,我一时糊涂,竟然说出这等不义的话来,还是你腰杆子硬,要不然就酿成大错了!当真是惭愧无地,请受我一拜!”说话间,宋二郎竟然真的向商锦忠敛衽拜了下去。

“拜不得!”商锦忠又惊又喜,赶忙前伸手扶住宋二郎,不让他拜下去。正在此时,他突然觉得小腹一凉,接着便是一阵火辣辣的疼,抬头一看,只见那宋二郎跳到一旁,右手提着一把匕首,鲜血淋漓。 ya

111恫吓

“你!你这是为何?”商锦忠瞪大了双眼,戟指指向宋二郎,刚向前迈了两步,只觉得伤口处一阵绞痛,脚下一软,竟跪了下来。

“老四,你不要怪我,是你逼我要杀你的。”宋二郎沉声道,他此时的脸上满是悲戚之色:“如今吴军已经三面包围,我们已是死地了,若不就抚,只有死路一条。可你还固执己见,若是你只是个寻常头目,我最多将你软禁个十几天,待到事成之后,再放你出来,向你陪个礼,也算是全了你我兄弟间的义气。可偏偏你在军中极有声望,若是不杀你,稍有变故,大伙儿都落得个没下场。”说到这里,宋二郎转身对一旁的三当家道:“老三,给四弟一个痛快!”

“喏!”喜出望外的三当家来到商锦忠侧后,拔出腰刀,大喝一声便一刀将其头颅斩落,落地的首级在地上滚了两圈,停了下来,只见其双目圆瞪,仿佛生时一般。

宋二郎走到首级旁,蹲下身子,低声道:“四弟,你且放心,你那两个孩儿我便当做自家孩子一般看待,绝不会亏待了他们的。”说到这里,宋二郎伸出右手将其双目合上。

数日后,潭州城刺史府。崔含之坐在首座之上,两厢将佐肃立,当中一人跪伏在地,正是三当家。崔含之看完了呈送上来的书信,将其放到一旁,用一种矜持的声音问道:“这么说来,衡州的乱民是要求抚啦!”

三当家在地上磕了两个头,才高声答道:“回相公的话,吾等受奸人蛊惑,犯下了滔天罪行。正悔恨不已,得知圣主下旨宽抚,只诛首恶,胁从不问。我辈便将起事的奸人尽数诛杀,解甲以待王师,各返家乡,还望相公恩准。”

崔含之点了点头,问道:“奸人的首级和名单呢?”

“首级便在殿下!”三当家从怀中取出一卷帛书双手呈上,早有一名军官接过帛书转呈了上去,崔含之接过一看,却是一份名单,以及各自在流民军中的官位。这时堂下有人流水般的送了数十个个木盒上来,打开一看,里面却都是一枚枚用蜡封了的首级,一一摆列开来,右边第一个便是商锦忠的首级,木盒的侧面刻了五个大字“贼枭商锦忠”。这时旁边传来崔含之的声音。

“汝等反戈一击,斩杀贼首自信,本官颇为欣喜,来人!赏这位壮士布帛百匹,银铤二十!”

“多谢相公赏赐,多谢相公大恩!”三当家又惊又喜,他本来对于此行还有些忐忑不安,但却想不到一切如此的顺利,不但这位崔相公接受了自己的归降,还给予他这么多赏赐,这种突然而来的幸福让他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这是你应得的,本官素来有过必罚,有功必赏。光看这些首级便知道这些都是穷凶极恶的巨寇,若非你这等壮士,如何能将其斩杀!此番事了之后,本官定然要上书吴王,委任壮士州郡之位,才算得人尽其才,酬其大功呀!”

三当家此时面孔紧贴节堂上的青石地面,路上心中的忐忑早已被以外的狂喜和感激一扫而空,他狠狠的用磕了几个头,抬起头来,露出涕泪横流的脸,高声道:“罪臣敢不尽心竭力,效犬马之劳,以报吴王大恩!”

夏口,其地正处江、汉汇合之处,襟带吴、楚。自古以为变为要冲之地。杨行密破杜洪之后,其地便并入杨吴,其后吕方攻入广陵,并吞杨吴,此地便落入吕吴手中。吕吴定都建邺,下游三吴、两浙、淮南为其根本之地,其敌国马楚、荆南、梁国皆处其上游之地,上游若有事,夏口便为其必争之地,吕方在此地设为武昌军,驻有精兵良将,修建巨仓坚城,以存储军实。此次吕润性领大军北上,主要的军资粮秣便是由此地沿着汉水转输至前线的,马楚旧地民变之后,吕方领大军出镇此地,为的就是坐镇后方,既可以随时支援前线,也可以震慑四周居心叵测的其他势力。

节堂之上,吕方锦袍宽带,仪态舒闲,手中正拿着一封书信细看,身旁一人身形魁梧,满脸虬髯,双目如电,虽然年近五十,但腰杆却挺得笔直,丝毫不显老态,整个人便如同一头正值盛年的狮子,威武而又雄壮,正是吕方麾下大将朱瑾。

“朱公!请看!”吕方看罢书信,将那封书信递了过去,笑道:“

那‘贼王八’遣使来了!”

“哦?那厮有何勾当!”朱瑾接过书信,细看起来。原来吕方口中所称的“贼王八”便是五代时前蜀的开国开国皇帝王建,此人乃是陈州人,未发迹时乃是个乡里无赖,以偷屠宰牛驴和贩卖私盐为生,是以乡里有个诨号“贼王八”。吕方此时用这般称呼他,显然心中对其轻蔑之极。

那书信心中内容颇为简单,朱瑾很快便看完了书信,将其放回几案上,冷笑了一声道:“这厮信中说什么要替两家讲和,他哪里有这般好心,分明是居心叵测,看到我方有乱起,想要从中捞些好处!”

“那是自然,这厮岂会做没好处的事情!”吕方笑了笑:“不过我看他心中也无甚把握,这使臣只怕是来探我方虚实的,看看有无好处可捞!我先见见那使臣,也探探那厮的底!”

“大王所见甚是!”朱瑾笑道。吕方高声唤来属下,吩咐召见蜀王使臣。半响功夫之后,一名绯袍男子,对吕方敛衽下拜道:“外臣张格拜见吴王!”

吕方打量了一下来人,只见来人生的修眉长目,皮肤白皙,仪容举止颇为得体,觉得颇为眼熟,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稍一犹豫笑道:“张公仪容俊伟,果然是名士风度,只是眼熟的很,不知在哪里见过了。”

张格微微一笑,又敛衽对吕方拜了一拜笑道:“臣下有个兄弟在大王麾下为官,臣下与他生得有些相似,大王眼熟想必是因为我那个兄弟的缘故吧!”

吕方闻言一愣,问道:“竟有此事,寡人怎么不知道,那是何人?”

张格笑道:“先父本是先朝左仆射!”

“原来是他!”吕方脑海中一闪念,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吕方麾下的李俨本是唐之左仆射张浚之子,因护驾有功,才得唐昭宗赐姓为李,后来奉昭宗密诏,沿江而下,宣谕各镇节度一同讨伐宣武军朱温,便留在了广陵,后来投入吕方麾下。而张浚致仕之后,隐居长水,参与了青州王师范起兵反抗朱温的密谋。朱温在即将篡夺大位时,唯恐此人又勾连天下藩镇反对自己,便让张全义密遣部将杨麟乔装为盗贼,密袭张浚。永宁县吏叶彦与张浚素来交厚,得知杨麟将至,便密告张浚。张浚知道自己不可免祸,便将其子张格托付给叶彦,叶彦帅义士三十人将其送渡汉进入荆南而还,张格遂自荆南入蜀。王建占据蜀地后十分喜爱儒士,张格出身宰相世界,家学渊源,很快就得到了王建的宠信,担任了翰林学士的官职。

吕方听到这一段曲折的叙述,不由得笑道:“原来如此,想不到竟然是李金吾的同胞兄弟。张仆射对朝廷尽忠竭智,二子虽分居二国,但都居高官,也算是一段佳话了!李金吾现在和州刺史任上,离这里也不远,张郎君待到诸事完毕,大可一聚,以叙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