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三百四十六 最后选择 (2)

斗铠 老猪 11752 字 3个月前

是要进宫面圣吗?”

苏墨虞叹口气,按照原来的计划,他是打算先把孟聚安排在鸿胪寺的贵宾楼安歇下,让礼部官员教导他各种礼仪之后才安排孟聚在朝会上正式面圣的。但没想到在码头上各部官员这么相持不下,为了摆脱困境,他只能搬仁兴帝出来解围了。现在,自己只能是将错就错地带孟聚去立即面圣了。

他问孟聚:“孟将军,你在伪朝那边,可曾觐见过伪帝?面圣的诸番礼仪,你可熟悉?”

孟聚一愣了下:“以前景穆帝时代,末将曾随人参见过伪帝景穆。有人跟末将说过面圣的规矩,末将愚钝,倒还记得一些。”

苏墨虞松了口气,他说:“孟将军学过觐见礼仪,那就太好了。鞑虏虽然窃据中原,但他们的礼节朝仪却是溯自刘汉,与我朝并太大差异。陛下乃宽仁之主,对礼节并无苛刻要求。虽然仓促了些,但孟将军等下只需记得心口谨慎就好,料来纵有什么差错,将军新来,不熟我朝礼仪,想来陛下也不会见怪于你。”

说话间,马车已经过了一座集市,只见那边街道纵横,商铺林立。招牌店幌密密麻麻,人流熙攘如潮,人声鼎沸,好一派热闹喧嚣的场面。孟聚观察了下,看着街上走动的行人,衣着都颇为体面,秩序竟然。至于在北魏道边常见的衣不遮体的流民和饥民,在这边却是一个也看不到。

孟聚叹道:“尚未入城,街面便如此繁华。北方传言说国朝物产富饶、百民富足,末将一直不信,不料国朝富足、万民安康,此番情形却是远超传言之上啊。”

听到孟聚夸奖,苏墨虞矜持地微笑道:“圣天子爱民。体恤民力,轻徭薄赋,朝中诸位大臣亦是深明天子心意,平争息讼,捕盗去奸。历经百年之治,我朝方有如此盛况。如今,江都城有户超三十万。人口已过百万之数,此等繁荣景象,只怕伪朝的洛京亦是难以比拟吧?”

“正是。慕容家起兵之前,末将曾去过洛京。那时末将便感觉,洛京已有了衰败气象。慕容家起兵之后,洛京数经战乱,人口财富都流失大半。街道建筑历经战火几成废墟,更是不能与大唐蒸蒸日上的气势相比了。”

苏墨虞点头。他指着车窗外的集市,沉声道:“孟将军,此地就是著名的白下集了。”

“白下集?”

孟聚微蹙眉:“苏学士,恕末将孤陋寡闻,不知此地可有何著名渊源?”

“呵呵,江北那边或许少闻此事,但在我朝,人人皆知,白下集乃我国朝定基之地。”

苏墨虞抑扬顿挫地说道:“三百年前,鞑虏酋首慕容龙城强渡大江,兵逼江都,阖城人心惶惶。刘汉皇室怯弱如鸡,惊惶无措。当此时,圣祖挺身而出,招募兵勇,打造斗铠,始造王师。便在离此地,圣祖率弱旅一举击溃进犯的鞑虏强师,一战而定国朝三百年之基业,北兵从此不敢窥江南。

白下一战奏捷,江南轰动,万民欢腾,家家户户皆供圣祖长生牌位,圣祖威望之高,一时无双。刘汉献帝主动禅让,吾朝乃立。”

“啊,这就是江都古战场?”

孟聚诧异,他望着车窗外那熙攘、热闹的集市,他怎么也想象不出,在三百年前那个大雪的午后,就在这片被大雪覆盖的平原上,来自塞北的异族兵马与保卫家园的华夏志士在进行殊死的搏杀。这是空前的大战,两军损毁斗铠都超过了千架以上,血染雪原。战斗从午后开始,一直持续到了黄昏,尽管南军的死伤接近北军的三倍,但最后,先坚持不下去的却还是魏军。被南军悍不畏死、前赴后继的气势压倒,魏军失去了斗志,不得不主动后撤。

想象中那流血漂橹的战场,与眼前这一派繁华气象的街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孟聚久久注视,心潮澎湃。

孟聚本以为,苏墨虞会带着他直接进城入宫觐见,但没想到,马车在城门外的官道上绕了个弯,没进城而是直奔西南而去了。苏墨虞解释道:“方才我已经打听过了,陛下今天不在宫中,他去了城外的秋林苑。”

马车在官道上跑了足足一个多时辰,中间还在驿站里换了一次马,来到了一处山林边。孟聚一眼望去,只见山高林深,树木繁茂,满目苍翠,飞鸟鸣啼,一股山林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在这山林边上的道路上,有一队穿着禁军服饰的士兵把守着,苏墨虞出示了自己的腰牌,那带队的军官显然是跟他认识的,一边查看腰牌一边寒暄道:“苏学士,我们有大半年没见了吧?听说你出使北国了,什么时候返京了?好久不见,陛下怪想念您的,念叨了好几次。”

“张都统,好久不见。学生也是今天才回来的。陛下可在苑里吗?”

“陛下在。”

那军官打量了下孟聚,神色狐疑:“苏学士,您要觐见陛下,这自然是没问题的,但您带来的这位先生却是有点面生了,他是……”

“哦,且容我介绍,这位便是兵部右侍郎兼征北将军孟聚孟大人。孟将军从前一直在北国征战,这是第一次返京觐见——孟将军,这位便是御前都统张平,你们二位都是武将,不妨多多亲近。”

“孟侍郎?”

那张都统愣了一下,他蹙起了眉,苦苦思索着:“这名字倒像是哪里听过了……啊,你就是北魏那个万人敌,北疆的孟大都督?”

孟聚微微躬身:“末将正是。见过张兄弟了!”

认出孟聚,张都统显得十分兴奋:“真的是你啊!孟大人,你的事,弟兄们都听过了,武将里,你是这个,没说的!”

张都统一翘大拇指,他打量着孟聚,赞道:“大伙都想着,孟大人你这么大的名头,杀了那么多蛮子,样貌不知该多凶呢,没想到你的真人长得这么俊,跟那些读书的秀才们也没啥两样。你可真不像吃行伍饭的人啊。有空的话,今晚老张不当值,请你喝酒!”

“呵呵,张都统若有兴致,末将一定奉陪……”

说话间,突然丛林后响起了一片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又有猎犬鸣叫的声音,像是有大群人正在接近。众人一愣,都停了口,却见从丛林后的山间小道上,走来了一群身穿劲装的青年,青年都手持长戈、背负弓箭,手上提着野兔、野鸡等猎物,有几个人还合力扛着一头血淋淋的野猪。

众位青年如同众星捧月般簇拥着一个男子,那男子和周围众人一样穿着深色劲装,背负长弓,双手却是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拿。他个子中等,身形匀称,眉宇清秀,双目有神,发髻梳理得整整齐齐,唇边并没有留胡子,走起路虎行阔步,显得很有气势。

这群打猎归来的青年一路谈笑风生地过来,人未至,欢声笑语已先传了过来。孟聚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也看到了道旁聚着的几个人。

那领头的男子一眼便看到了苏墨虞,他一愣,立即脸露笑容,欢喜地走过来,边笑边嚷道:“墨虞,你可是舍得回来了!你这么一去就大半年,老子还当你被北边的姑娘迷住了不舍得回来了呢!”

苏墨虞从容跪下匍匐:“微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陛下,微臣奉命出使北国,幸不辱命,终于把孟将军给带回来了。”

尽管心中已有些预感了,但苏墨虞这样一跪,孟聚脑子“嗡”的一下子炸了:难道眼前这个举止活跃、言谈中不拘礼节的青年男子,就是传说中五百年一遇的大唐圣君李功伟?

“墨虞,这里不是宫中,不必那么拘礼。地上脏,你先起来吧。”

李功伟的目光已经转向了孟聚,他眸中精光闪烁,双目有神:“看这气度……倘若朕没看错,这位便是威名传天下的北疆孟将军了吧?”

孟聚作势要跪倒:“正是微臣!罪臣归降来晚,还请陛下责罚……”

李功伟抢上一步,搀住了孟聚:“孟将军,千万不要如此!你有大功于国,功在社稷,罪从何来?”

他叹了口气,目光有些复杂,他诚挚地说:“孟将军,这番确实委屈你了!若换了朕是你,朕只怕是不肯来的。”

斗铠外篇 江都梦(三)

“朕只怕是不肯来的。”

孟聚闻言微微一震,南唐皇帝李功伟开门见山,确实令他震撼。但问题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可以随便说话,自己这个寄人篱下的游臣也跟着学的话,只怕下场就不怎么妙了。

“陛下圣安,微臣不告而来,只怕叨扰了陛下狩猎的兴致。”

“无妨的。”

李功伟爽朗地笑道,露出了一口整齐而洁白的牙齿。他亲热地一手挽着孟聚的手臂:“孟将军来得恰是时候,我们刚刚打完猎,正要进午餐,将军来得恰好,不妨和我们一同用膳吧?”

“陛下赐宴,那是微臣的莫大荣幸了,微臣不敢辞。”

李功伟笑笑,他又看了孟聚几眼——这个来自北朝的将军很有意思。

“孟将军,且随朕来。”

孟聚和那群劲装的少年郎一起簇拥着李功伟上山,一行人沿着山道上去,只见山林幽深,草木繁茂,景色秀美,在山林间的转角上,可以遥遥望见山下的江都城。在这里望下去,只见城池雄壮,建筑密集,唯一碍眼的是山道两边随处可见的红衣禁军卫士,他们或隐或现,见到皇帝一行人走到便躬身行礼,然后退入林中。

路上,李功伟跟孟聚闲话家常一般聊着天:“孟将军刚到江都,可进过城了吗?还没有吗,江都城中倒是有几处不错的去处,象春华楼的歌舞,泸州阁的鲈鱼,江水阁的年华全餐都是很不错的,闲来朕带你去尝尝。”

“陛下器重,微臣惶恐不安,如何敢劳动陛下玉趾呢?”

“其实。朕也是借着孟将军的福气啊。”

李功伟冲着孟聚挤挤眼,他压低声音说:“他们总说天子万金之躯不可轻动,朕想微服出去吃点东西都不行。不过,到时候朕说要款待孟将军,招待重要的国宾,他们总不好拦着朕了吧?哈哈。”

孟聚不禁莞尔,李功伟的样子,让他想起了被大人束缚着的叛逆少年,充满青春活力又跃跃欲试。

因为初到贵地。不清楚南朝的忌讳,孟聚一路谨言慎行、多听少说。听李功伟和众人的言谈对答,他倒是听出来了

,那群陪着李功伟一起狩猎的少年郎大多是南朝的勋贵子弟。

像是因为熟悉的缘故,这帮少年与皇帝相处也不怎么拘束礼节。大伙称呼李功伟也不称“陛下”而是唤“三哥”李功伟对少年们也不称姓名而只称绰号:“老五”、“小六”、“阿七”、“老幺”……

孟聚不知道这些少年的身份,但看他们自信昂扬的样子,孟聚相信,这帮人的家世都该是非同一般的。看着李功伟和伙伴们前呼后拥意气飞扬的样子,孟聚恍然间真有种感觉,自己是回到了前世。与同伴们出去郊游一般。

进膳的地方是在山腰的一处凉亭里,当李功伟一行抵达时候,亭中的宴席已经准备好了,几张餐桌摆在亭中。

李功伟带着孟聚一同入座:“来。孟将军,坐这边,靠近点,与朕说说话。苏学士。你也坐,你一去北国半年。朕也好久没见你了。”

看那张餐几是仅次于主桌的位置,孟聚微微踌躇,但还是应下了:“既然是天子赐坐……微臣惶恐。”

道谢后,他就安然坐下。

看着孟聚坐得平稳,腰板挺得笔直,目光平视,不卑不亢,李功伟心中暗暗赞许——天子之威,这不是开玩笑的。那些初次觐圣的朝臣,尽管有些也是堪称悍将的人物了,但他们第一次觐见时候,要不是紧张得全身僵硬象个牵线木偶一般,要不就战战兢兢汗流如浆,举止失措是正常。而象孟聚这样,初次觐见便能表现得礼仪周全又自然从容的,李功伟确实很少见到。

“看来这位征北将军是经过大场面的,倒不是一般粗莽武夫呢。”

李功伟看着孟聚,他笑道:“孟将军从北国而来,今天来得匆忙,朕这边也没事先准备北方菜肴。这江南饮食,倒是不知能否合将军胃口呢。”

“让陛下费心了。微臣行伍出身,已是习惯了风餐露宿,受得了苦,什么都能吃。江南美食闻名天下,今日微臣能受陛下赐宴,一饱口福,已是十分感激,陛下不必为微臣担心的。”

“那就好。孟将军放松些,尽管自便,不必拘束。”

尽管只是在野外的便餐,但这一顿可并不简单,身着青衣的内侍们将菜肴流水般端送上来,十几个大大小小的菜肴转眼工便摆满了孟聚面前的桌几。因为是野外的便餐,也没那么多的规矩,仁兴帝只是举杯道了声:“孟将军,还有诸君,都请随意便是。”

孟聚举起了杯,学着众人一同回应道:“恭祝圣安!”

然后便开始了进膳。孟聚在大魏那边担任高官,但却一直在军营里过着行伍生涯,也没机会见识过上层贵族生活的奢糜和精细。江南的饮食风味与北疆大不相同,看桌上的菜肴,倒是有小大半是水中的鱼、贝之类。好在比起后世花样繁多的菜谱,南唐烹调技艺倒也不是很复杂,所谓宫廷菜肴也只是食料比较精细罢了,做法倒大多只是平常的蒸、煮、炖罢了,所以孟聚倒也不至于闹出什么笑话来。

与北方不同,南唐宫廷进食秉承食不语的规矩,约莫两刻钟功夫,大家都吃完了。李功伟挥挥手,内侍们上前撤下去餐几,又端上了净盘、洁巾等用品,让众人净手和洁口。

等这些忙完了,仁兴帝把那那位被称作“老五”的高个子勋贵子弟唤到跟前,对他说了几句,那老五应道:“三哥,吾知晓了。”

说罢,他退下招呼了一声,众位勋贵子弟便纷纷跟着出了亭子,沿着山道继续往高处攀去。望着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仁兴帝笑着向孟聚介绍道:“老五是博阳侯世子。虽然性子豪爽,但他为人豪爽,交游甚是广阔,这个朋友,孟将军以后倒是不妨一交。”

孟聚颌首:“是,微臣谨遵陛下旨意。”

“呵呵,这里不是宫中,将军不必那么拘礼,将军是何时到江都的呢?”

“微臣今日刚刚抵达江都。便立即前来觐见圣上了。”

仁兴帝瞟了苏墨虞一眼,目光中不无责备之色,苏墨虞脸露苦笑,却是无法解释。

“孟将军初入江都,未洗风尘便立即来见朕。这番诚挚心意,朕已经明白了,只是这未免显得我们有些慢待贵客了——墨虞,孟将军在江都的住处,你们是怎么安排的?可不能亏待了他啊。”

苏墨虞出席,他应道:“陛下,关于孟将军的接待安置一事。此事还得请陛下定夺。”

“咦?”

李功伟扬扬剑眉,他望着苏墨虞,目光中已经流露出不满:这点小事,还要朕来定?”

“陛下。因为孟将军身兼兵部、枢密院、北府和禁军各部的差使,各衙门都称自己有接待之职。在抵达的江都北岸码头,各部的堂官便为此争执不下了。倘若陛下不圣裁的话,恐怕他们还会继续争执下去的。”

李功伟恍然。他哑然失笑:“原来如此。”

他沉吟片刻,笑道:“孟将军。你与各衙门之间的公务,朕就不便过问了,任由你们自行交涉。但款待你之事,此事无关朝政,朕还是可以插手说上两句的——这样吧,淮阳侯杨敬半年前犯事被夺爵了,他的府邸也被公中收回了。朕

看过那府邸,也过得去。这样,朕就做主了,将淮阳侯府赐给将军开府,作为将军在江都的落脚地吧。”

孟聚连忙推辞:“陛下厚恩,微臣粉身难保。只是微臣还是白身,入住公侯府邸的话,规格上多有僭越,也不符国朝的礼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