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孟明远就具折上奏,要给守卫京畿的有功将士请封。
这是什么?
这就是一个信号,哥要开始分封功臣了,再不抓紧抢功劳封完了就只剩下秋后算账了。
做人要厚道不假,可有时候你还真不能太厚道,该黑那还得黑那么一下。
开华帝驳回了丞相的折子,道:“如今京城危机未解,等平叛之后再行封赏也不为迟。”
“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们君臣配合不错。
殿上百官百上多有不显,但心思可都活络着呢。
这意思,那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相爷已经准备秋后算账的事了,什么?明明是请旨分封将士怎么就秋后算账了?
俗话说锣鼓听音儿,说话听声儿,孟丞相这样的主儿他的话你得往深了想去。分封有功之臣后该什么了?那自然是处置有罪之臣啊。
虽说,现在南王仨兄弟的家眷都只是被圈禁了,但是这场叛乱一结束,天晓得他们要面对是什么结果。
要说南王兄弟也真是狠心,当时出城的时候只带走了几个嫡子,老婆闺女庶子是一个没管啊,虽说这样不会露破绽,但是却太过无情了些。
百官们不怀疑孟相爷在虚张伸势,事实上他们早就不怀疑这场战争最后胜利的会是哪一方,孟相爷这人是年轻,但你要因为他年轻就看不起他,那你就会倒大霉。而且,他还老不按牌理出牌,经常搞得人是晕头转向,不知所谓。
兵部尚书这回事儿闹大了,他的九族只怕都难逃一劫……
九族灭尽是个什么概念?
孟明远觉得那就是一片尸山血海,可是,那些人在决定做那件事的时候就应该能想到失败的下场,敢做就要敢承担。
只可惜了九族中那些受到无妄之灾的族人们,他们又做错了什么呢?只不过是倒霉地跟兵部尚书沾亲带故罢了,而且素日也没受什么恩惠,说实话,那是真冤啊。
“陛下,先帝大丧未过,年节又将至,虽民间不能婚庆娱乐,但陛下仁厚之君,当可大赦天下,让百姓同沐皇恩,追思先帝。”为了达到目的,拍皇帝马屁已经是必要的功课了。
开华帝道:“朕以为然,丞相可拟出大赦名单。”丞相办事尽心,他也要有所表示。丞相既有心为一些人开脱,他贵为一国之君也不愿在先皇身后大开杀戒。
“臣代天下百姓谢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这破口号,简直跟“教主仙福永享,寿与天齐”一样的不靠谱。
“平身。”
孟明远这回的心算是跌回了正地方,九族全灭实在是太过了,但是也不能放过包藏祸心的人,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散朝之后,孟明远回到勤政殿偏殿的东阁间。
如今下朝了,这里便是他临时的办公地点,便于他收到情报随时找皇帝汇报,顺便讨论研究一下,或者开下常委扩大会议什么的。
朝廷衙门办事跟后世一样,总是各种繁文缛节,衙门惯是会踢皮球的,后世的国足其实真应该换公务员去踢,保准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思绪跑远了……孟明远将心神重新集中到手上拿的名单上,这是兵部尚书平素的关系人员,有没有问题还是要慎重过虑的,尽量做到毋枉毋纵吧,冤假错案这个真心恐怕难以避免。
孟明远一直觉得自己不是圣人,再说圣人也会有三分错不是吗?所以,他会出错简直太正常了,如果不出错那才是不正常。
“相爷,这是您让下官整理的名单。”吏部王尚书恭敬地将手上的名册递过去。
吏部王尚书每次碰到丞相让他誊写名单都会有种胆战心惊的感觉,他总是不能理解户部尚书跟丞相相处一片欢乐的情形,他相信丞相大人一定没少从户部调取相关户藉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