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曦儿醒来的那天,虽然昏迷但还是可以感觉到手心一片柔暖。后来也就是这一团柔软给了曦儿睁开眼的勇气。
“姐姐醒了,漂亮姐姐醒了。”银铃般的清脆的声响,那便是林柳柳给曦儿的第一印象。可爱的女孩,天真的让人怜惜,粉红粉红的脸颊像熟透了的苹果。
“撕、、、、、、”曦儿刚想开口,就感觉到喉咙里一阵火烧火燎。
“姐姐,别动。阿娘说你现在生病了。阿娘!你快过来啊!”柳柳着急的将要起来的曦儿按了下去,然后催着从门口走进来的一位三十五岁上下的女人。
来的女人就是林大山的妻子李翠云,村里的妇女急急忙忙地端过桌子上的一杯水,走到床边一手拉扯开着急的柳柳,抬起曦儿的脖颈,喂她喝下水。顿时曦儿喉咙深处被汪“甘甜”滋润,回过了神。那一刻曦儿“没用的”哭了。
“闺女,别哭。没事儿了啊!!”李翠云连忙用自己柔软但略显粗糙的手替她擦干顺着眼角流下来的泪水,一边擦还一边安慰。
“姐姐,你不要哭了。”柳柳看着流泪的曦儿,连忙上前学着阿娘的样子,用胖胖的软嫩嫩的小手去擦曦儿的眼泪,只不过手太短,只摸到了脸。
曦儿从来没有过这样温情的时刻,那一刻她多年冷藏的心开始回暖。
因为身体不好所以很少下床,柳柳就一直在陪她,给她讲“桃夭村”的故事。听柳柳讲故事时曦儿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什么时候她也有了这样可爱粘人的妹妹。
曦儿也真的把他们当家人,说了自己的来历,实在不想瞒着他们。林大山和李翠云没有嫌弃她,反倒是更加怜惜她,时刻也惦记着、照顾着。
曦儿喜欢在他们家生后,提出了想认了林大山、李翠云当爹娘。李大山夫妻一听,真是求之不得。办事办的极有效率,没过几天整个“桃夭村”的人都知道老林家认了个如花似玉的闺女。
曦儿正式添了“林姓”,从此她叫林曦儿,她希望以后她都只有这一个名字,但是是谁说“世事难料”。
说道眼前,林曦儿无意之间获得这一切。每日,在朝阳的爱抚中苏醒、在夕阳的陪伴中熟睡、吃乡间小饭、饮山中之泉。
走在乡间的石道上,有时陪着“阿爹”去打渔,那时候很累,太阳也火辣辣的,可是林曦儿却感到由衷的欢喜;有时会教柳柳写字、读书,虽不求功名,但认些字是好的。
余下的时光,林曦儿就陪着李翠云,她几乎什么也不懂,前世的她虽说总是一人,但到了这乡间竟都是稀奇,那灶台很大,用泥巴泥成的,上面放上一口大锅,将从山间捡回的柴火丢到灶里,看着炊烟从那烟筒里一点点的流失,有一种细水长流的感觉。
李翠云是典型的农村妇女,每次做饭没有厌烦反而她的脸上像开了花一样的幸福。当然看她做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简单的食材可以变出花样的做出千奇百怪的农家菜。至少在林曦儿看来她的阿娘做饭是最好吃的。
林曦儿也会帮李翠云做饭,林曦儿不会古代的这种原始的“锅”、“灶”式做饭模式。前世林曦儿一个人住,用的是电磁炉,做什么都有说明书指示,而现在这种原始的灶台她完全无法操作。
三天前还闹了笑话。
那天林曦儿信誓旦旦的向柳柳保证:“柳柳,看姐姐做好吃的给你。”看见柳柳鼓励的眼神,更加精神大振,开始奋斗。
林曦儿的手艺其实不错,可是一进去才发现,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在“灶王爷”面前就“怂”了。算了,想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褒姒一笑,如今她“曦”在厨房一闹博家人一笑也是值得的。
晚上。
“姐姐,饭好了吗?好饿啊!”柳柳午饭后就被林曦儿赶出了家门,说是晚饭惊喜,刚从小伙伴家回来。
而此时的林曦儿正在发愁,连她自己都无法肯定饭熟了没有。一听见柳柳的声音更是一急,火又灭了。然后就是一阵极大的烟,从厨房烟筒、窗户窜出,吓坏了正感到门口的柳柳。
“着火了,着火了。阿爹、阿娘,救火了、、、、、、”柳柳又蹦又跳的在门口尖叫将周围的人都引过来救火。
最后,林曦儿灰头土脸的出来解释,才知道误会一场。
一家人坐在堂屋里,林曦儿和柳柳都低着头,都被批了。从那以后,“君子远庖厨”在柳柳口中变成了“姐姐远庖厨”。
当然最欢喜的时候还是“吃饭”,小小的一方厅中,她们仿若真正的四口之家。相互之间没有算计,只有温情和热闹。他们没有对林曦儿格外客气,反倒是真像对自家女儿,做错了事也会说,这让林曦儿没有了陌生和疏远。
苦尽甘来,说的大概就是林曦儿此刻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