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国师,求你闭嘴 幺迟 2421 字 4个月前

第58章 王爷请小心!(三)

看到文档中的那段记载的时候,君言的心情十分的复杂。大约是最近的事情都集中在瑞王叔身上,而王叔出的事情也许将会跟朝政有关,是以有了一段记载,乃是:宏兴三十三年,承恩公府幼子殁,瑞亲王亲往吊唁。后哀于挚友逝,三月不能言。有感于生命易逝,瑞亲王寄情山水,终年游走于大洺各地,后著《大洺水经注》,造福于后。

君言看到这段,心内其实有些惊讶。毕竟这算得上是这个《祈国篇》中第一次将一件事写的这样仔细。算了算,宏兴乃是先帝在世时的国号。宏兴三十三年,到现在足足十八年。再加上那个《大洺水经注》,要是没有记错,瑞王叔确实是说过有机会就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著成书册。只是暂时只是这个打算,所以积攒下了很多的随笔。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著书成说。

他不知道著成一本书大约要多久,便是资料丰富,怎么也得个几年的吧?那么这便是这个文档中头一次记载一个人一件事情,跨度大约是二十年之上的。

真真是奇怪。

将事情告诉了唐墨瀚。唐墨瀚顿了顿,倒是想起来一件事儿:“之前回家的时候听墨揽说,瑞王叔有意找他和几个朋友帮个忙,说是这么多年游历于山川之间,很是积攒了一些游记。墨揽虽然说去过的地方未必有王叔多,但是这许多年也是走了不少的地方,应该是对王叔的随笔有些心得。是以准备找他帮忙”

君言点头。按说《水经注》,便是与山水之类的有关。若是这方面完善,对于执政者有极大的好处,至少会通过此类书籍了解山水形式,对于治理灾害有极大的好处。想想此书的效用,类似于史书的《祈国篇》中对此书着墨良多,也就说的过去。

只是……看着这几十字的记录,君言有些奇怪。这个承恩公府的幼子……从来没听人说过。瑞亲王的挚友,虽然说他逝去的时候自己尚未出生,可是按说有这么个人,师父在和自己说瑞王叔的时候定然是会提到。可是他从来没有听师父说过,也没有听瑞亲王说过。

承恩公府,便是历任皇后的娘家。这里记载的是宏兴三十三年的承恩公府,应该是原来的皇后、现在太后的娘家。按照大洺的制度,皇后册封之后,其父亲进承恩公。太后娘家若是依旧是太后父亲在世,便是称为定国公,否则则是会分封侯爵位。而若是太皇太后,则是被另一种晋封。

现在大洺的皇后娘家商家便是承恩公府。而太后父亲已经不在了,太后娘家任家,则是因为太后的侄子军功赫赫,袭爵之后被封为了定北侯。

而这个所谓的‘承恩公府幼子’,应该就是太后的幼弟、现任定北侯的小叔叔。

太后的幼弟,便是先帝一代的人,怎么也比瑞王叔大很多的吧?挚友的话……难不成是忘年交?想到十多年前,当时唐墨瀚怎么也是七八岁了,说不定有印象?

“哎,你还记得太后娘家幼子么?”要是瑞亲王因他逝世哀痛不绝,定然一时之间为人所论。唐墨瀚又不是真正的小孩子,要是有这事儿应该会有印象。

唐墨瀚想了想,摇了摇头:“我们家和太后娘家并没有太多的交集,相交也只是淡淡。再说当初爷爷和爹他们都在西北,我娘总是拘着我和墨揽。我娘御下甚严,将军府的下人也不会当着小主子的面儿嚼舌根子,倒是不曾听说这些事儿。”

就算他事实上是个成年人,但是当时壳子也是个少年。他娘虽然说并没有不准他和墨揽出门,但是因为当家人不在,他们又小,他娘总是不放心。是以他和墨揽便不常出门,这些消息也听不得多少。

君言沉吟,按说关于这个人的消息,自然是询问太后是最好的。可是太后身为长姐,当着她的面提到早逝的幼弟终究是不太好。那么问谁好呢?

唐墨瀚看着君言沉思的样子,有些不解:“怎么这么在意这件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