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的心境。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他走向了中央那方坚固雄伟的纪念堂。
周恩来1913年考入南开大学后,写过一篇作文《一生之计在于勤论》:
“欲筹一生之计划,舍求学其无从。然学而不勤,则又何贵乎学。是故求学贵勤,勤则一生之计定矣。人人能勤,则一国之事定矣。”
教师对这篇作文的批阅是:“选词甚当,唯用笔稍平。”
1976年1月,事无巨细操心之致的周恩来把自己化为粉碎的细末,向祖国的江河和土地飞扬飘落。
彭德怀晚年在囚室中回忆起自己的入党介绍人段德昌时,感慨万千:
“感谢段德昌同志,种给我这一颗不大好的种子。他如今早已到马克思那里去了,我呢,还留在人间。”
1926年,彭德怀率湘军一部进占玉泉山截击吴佩孚残部,与段德昌同在山上一座苍松古柏环抱的关帝庙里铺草就宿。段德昌问彭德怀,对关云长有何感想?彭德怀说:“关是封建统治者的工具,现在还被统治阶级利用做工具,没有意思。”
段又问:“你要怎样才有意思呢?”
彭答:“为工人农民服务才有意思。”
1959年,彭德怀走向乱云飞渡的庐山。
1929年6月,林彪在白砂会议5小时前(一说3小时前)奋笔写信给毛泽东:
现在四军里实有少数同志的领袖欲望非常高涨,虚荣心极端发展。这些同志又比较在群众中是有地位的。因此,他们利用各种封建形式成一无形结合(派),专门吹牛皮的攻击别的同志。这种现象是破坏党的团结一致的,是不利于革命的,但是许多党员还不能看出这种错误现象起而纠正,并且被这些少数有领袖欲望的同志所蒙蔽阴谋,和这些少数有领袖欲望的同志的意见,这是一个可叹息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