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场子?”裘三娘的反应和墨紫的心情截然不同,她本来就对红萸坳不抱希望,看到裘大东后,还以为可能祖业是指别的什么,谁知道只是造小船的工场。怪不得,裘氏子孙都不肯继承,她老爹常到上都只看铺子,也从来不曾来过这地方。
“我听我爷爷说,那时红萸坳可忙活了,从早到晚都是敲打声。”裘大东没察觉到裘三娘渐渐黑下去的面色。
裘三娘不耐得挥挥手,“东伯,行了,我对木匠活一窍不通,且一听梆子声都头疼。”
裘大东本来兴致正高,一下子就怏怏然,“小姐,那您会把船场重新办起来吗?”
“恐怕难,你不知道如今的形势,造船业全掌在朝廷手里,对民间私人船场控制很严,难以申请许可凭证。而且,不是内行人,吃不了那行饭。”裘三娘对船业还真得不了解,只知道几乎所有大的船场都由工部统设统管,而对民间有哪些人又做得好的,一无所知。
“再说,这行我瞧着,没什么大赚头。”顶多就是小利。
“小姐,咱有许可从业凭证呀。”裘大东一句话又让人诧异了。
墨紫偷偷造过橄榄船,因此对船业还算有点了解,裘三娘说的一点不错,造船业一向由朝廷把持,就好像是现代的国营企业。
因为,水运是最重要的国本之一,特别是四国由江而分,以水为界,一旦决裂,水战便是第一场仗,所以造船术的强弱,根本上决定了国家的强弱蚂,各都重点发展造船业,而大周在这个领域是皎皎领先者,当世最好的船工几乎都集中在工部之下,也因此,对民间获取从业许可的条件十分严苛。能进入者寥寥无几,而即使能把船场开出来,找好的船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优秀的,都被招到工部效力去了。所以,民间造船工艺十分贫乏落后,不能与官方船场造出的船相比。
即便环境如此苛刻,裘三娘有一点却说错了,造船的利润,一点都不少,不但不少,还很大。
首先,船的需求量大,官方船场虽是工艺好工匠能,但他们主要造的是官船,优先的也是官家订单。接民船的单子,但一年有限额。
买家得走后门,而且出船的效率实在不敢恭维,这么说吧,蚂墨紫曾蚁想过偷懒,请洛城船场把橄榄船上下两个盖给打出来,居然跟她说要三个月,后来她找了散工帮忙,二十天就弄好了,那些嫌官家船场速度太慢,又无门路的人,只要能转而寻求民间船场。
这就导致第二个潜在机会,因为私营船场屈指可数。
话说,整个洛州只有两家。墨紫找一家问,确实生意好得很,但工艺也很一般,造价却比官家船场的贵,裘三娘给的买船银子根本不够,不过,对一般的买家而言,没得选,贵也只能贵了,这个市场,几乎是不能讨价还价的,都得客人干巴巴求着船场老板。
为什么?
等于是官家,加上民营寥寥十来家的寡头市场,面对巨大的需求,买家要讨价还价,那就请找别人去,不过他们也笃定买家找不到别人,交通又不发达,骑驴赶马半个月找上一家,嫌价格不好,还得再花十天到另一家去?买得起船的人,是不在乎这路费,可时间还有费的功夫呢?所以,银子倒是小事,而更在乎这船造出来,行得稳不稳,走得安不安全,他的货能不能上得了岸,万一船发生事故又该怎么办。
综上所述,墨紫认为,船场是一个很难进入的行业,可是一旦进去了,其利润是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