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云安收到了一封信,送信的人自称是从京城来的镖师,先是找到了吕家,被吕颂带着来到了云宅,验明身份后镖师将信交给了云安。
云安拆开信拉着林不羡一起看,信是远在京城的李元写来的,先是一阵寒暄,告知了云安他在京城近况,表明了登科的决心,之后话锋一转说出了来信的主要目的:李元请云安帮忙把玉纤纤送到雍州去。
云安问林不羡:“李元不是被逐出家门了吗?李知府调任和他关系也不大,留在洛城和玉纤纤在一起阻力难道不会更小一些?”
林不羡解释道:“按本国的律例,若非犯下大奸大恶,被逐出宗族的子弟只要做出光耀门楣的事情,就可以回归宗门。看来李三哥哥这次是志在必得了,若他金榜题名,自然可以名正言顺地衣锦还乡,到时候就算是骑马游街游的也是雍州而非洛城,再有就是……”
“什么?”
“你想想看,现在洛城的知府是钟萧廷,要是李三哥哥金榜题名后回到洛城,必须得去拜访当地知府,按照惯例本府的学子登科都可以算作是籍贯地知府的门生,钟萧廷算是李知府的门生,本来和李三哥哥是平辈,如果李三哥哥回洛城,岂不是平白矮了一辈儿?况且……无论是名望还是学识,曾经李三哥哥都是要压钟萧廷一头的,若不是因故耽误了上京,钟萧廷和李三哥哥的名次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呢。”
云安惊奇道:“真的假的?空谷有这么厉害?”
“当然了,李三哥哥只不过是不羁了些,在没有流连烟花巷之前,他的大名即便是足不出户的我,也从各位授业恩师的口中听闻过。李家代代出人才,且不妄议李知府,就李家的三位公子没入仕之前,都是远近闻名的才子。”
“原来如此……空谷这么着急,看样子是铁了心了要和纤纤姑娘成亲了,他在这个节骨眼找我帮忙,说不定是想趁着自己衣锦还乡的时候和李知府提出这件事呢。”
“大概是吧。”林不羡淡淡道。
云安问道:“刘姨娘那边……快了吧?”
“嗯。”
“咱们差不多也该回去了,雍州在宁王殿下的封地……我打算完成空谷的嘱托,顺道去拜访宁王殿下,争取在娘亲生辰之前回来,你和我一起么?”
“好,但是我想先回家一趟,给母亲请了安再走。”
第180章 深不见林
云安和林不羡商议决定,是时候离开淟州了,和林不瑜一家吃过践行饭,林不羡以林夫人寿辰即将来到为由,提出辞别。
到底是嫡母的事情,林不瑜纵有千般不舍也不能说出半句挽留,还告诉林不羡再过几日,她也会和吕颂带着吕齐一同回门为嫡母祝寿。
临行前,吕颂送了云安好些番邦的东西,包括那天云安在书房看到的那本字典也一并送给了云安,云安忙推辞道:“大姐夫,这份礼物太贵重了,我实在是不能收,你不是说要把这本书传给齐儿让他今后好好学习吗?”
吕颂笑着将字典强行塞到云安的怀里,搂着她的肩膀把人拉到一旁,压低了声音说道:“妹夫啊,承蒙你看得起我……,人各有命。别说是和岳丈他老人家比了,就是放到四妹妹面前,我也不及她一分啊。我能有今日,大半的功劳都是因为娶了一门贤妻,这阵子我也想了:虽然外面的那些人都称我一声西坊吕爷,可那不过是底下人一句奉承罢了,拿到那些大商贾面前,戏谑的成分更多些。西四坊是什么地儿?老辈里下九流聚集的地方,我在这边当了个‘大爷’有什么可自豪的?我呀……看着整日忙忙碌碌的,其实也就是个拼缝的。承蒙四妹妹瞧得起我,把林氏一族所有产业途径淟州的陆运生意都交给我来负责,前几日我已经收到了淟州林氏钱庄的支银,用来建立淟州林氏驿站的,不瞒你说……我仔细算了一笔账,每年陆运生意的进项,能赶上我三五年的。又没风险,只干这一样……日子也不至于过的太零散,所以我打算转行了。齐儿……自然是子承父业的好,至于这本书,难得你看得上,就送给你吧。”
听到吕颂这么说,云安觉得吕颂这个人其实还不错,头脑清晰,也并不像燕国绝大多数男子那样轻视女性,至少他敢于在自己这个“男子”面前充分肯定林不瑜给他带来的一切,最主要的是:云安觉得吕颂其实很适合做番邦生意,只是时机未到,差了点一飞冲天的运气。
云安转头看了看正在不远处说体己话的林氏姐妹,压低了声音对吕颂说道:“大姐夫,就连亦溪都说……番邦这块有很大的商机,我觉得你只要轻易别碰军火生意,番邦这块的生意暂时不要放弃。忙的时候可以暂时放一放,等到驿站这边的生意你都熟悉了,再捡起来也未尝不可。而且……陆运的事情到底也不是你自己的生意,番邦的生意却有可能成为你的事业,甚至是家族产业。短期来看……林府的陆运的确赚的要多一些,可你总要替齐儿想想,你是直系的女婿,可传到齐儿那一代关系就又远了一些了,齐儿毕竟不姓林,亦溪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可林氏分家那边呢?再往后呢?传到齐儿的孩子那儿呢?到时候番邦的生意可能已经被大商贾瓜分完了,吕家平白错失了一次先富起来的机会,我今儿说的你好好想想,我和亦溪绝对不会亏待齐儿,但再往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了。”云安不好告诉吕颂林威弄了一个小妾已经快要生了的事情,只能委婉的把利弊和吕颂简单分析了一下,毕竟在淟州的这段日子,吕家对她和亦溪照顾有加,林家的两个姐妹感情也不错,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吕颂沉思良久,用钦佩又惊异的目光看了云安良久,末了朝着云安拱了拱手,重重道了一句:“多谢。”
云安笑了,拍了拍怀中的字典,对吕颂说道:“这本书算是先借给我的,等齐儿再长大一些,我定当完璧归赵。”
……
出发那日,云安又买了一辆马车,请周六到城西的宅子去把四人接了出来,一同上路,路过淟州旁边的城池时,云安又在一个僻静之地赁了一间两进的小院儿,让四个番邦人住了进去。
这是林不羡的主意:淟州是个特殊的地方,燕国几乎所有会说番邦话的人都聚集在淟州,把四个番邦人放在那里并不全然稳妥,带在身边又太扎眼,涌州离淟州不远,但城内的劳动力大量涌入淟州,导致城内居民很少,把这四人留在涌州正好。
云安坐在那四位番邦人的马车上,翻动手中的词典,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注释,云安再次感叹吕颂真的只是差了一点运气。
这本字典对云安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她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教授这四位番邦人燕国官话,但这本词典可以。
如果肯用心学的话,至少能先学会燕国字怎么写,都是什么意思,等他们的字认的全一些,云安再出高价请来一位教他们说官话的先生就行了。
云安将字典放到小几上,对四人说道:“这是字典,上面标记了燕国文字的解释,我粗略翻了下,绝大多数常见词语是正确无误的。我没有时间去教你们说话写字,既然你们已经心甘情愿地选择留下来帮我,我希望你们能尽最大的努力学会最基本的沟通,早点为我出力,我在前面州府的清净地方给你们租一处院子,会找人每隔一天给你们送新鲜的蔬菜水果,听说宅子后面还有一亩左右的田地,你们可以种植你们喜欢的东西。宅子在半山腰上,除了你们住的地方周围没有人家,我想你们应该可以过的自由一些了。但还是要小心一点儿,尽量不要被外人看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说完,云安从怀中掏出了一个信封,放在字典上,说道:“这里有一封信,上面盖了一个信物印子,还盖了一个私人印鉴,信里写明了你们的来历,以及为什么把你们暂时留在了涌州,如果……你们被当地百姓检举了,官府有人来抓你们,千万不要反抗,也不要逃走。到了衙门以后把这份信拿出来,交给坐在高位上的人就行了。”
这封信是林不羡帮云安想的万全之策,盖的自然是玉佩的印子以及林不羡的私人印鉴。
四人听完云安的话,自然是无比感激,其中一人拿起信,把它交给了另一位燕国名字叫:云鹿的女子手上,后者坦然接过,并把信贴身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