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5 部分

在临行前发生这样一个小插曲,显然让萧明睿很是不快,但是眼看着出游将开始,他当然不可能为了个谢茗烟留下,便在四月中旬一家子一同下江南去了。

萧明睿离开,京城里肯定要有人监国的,楚王和秦王监国,再加上和王,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从通州入大运河出发往南,一路过沧州等地,入山东,到了德州停下了。

一路上船行速度不快,龙船颇大,又又护卫船队随行,每日速度慢得像蜗牛,一路行了,快到德州已过去了十来天。

慕容薇站在船头,看河岸边的古代风景,刚开始她看得倒是挺高兴的,毕竟少见此情形,前世和今生对照来看,却也有不少的差别之处。

而且这时候的河水尚清,风景优美,田园风光着实迷人,正值春天,油菜花都开了,一路行来,恰见得姹紫嫣红总是春,鹅黄遍地,绿柳新发,黄鹂低鸣,着实让人心中欢喜。

只是这景色再美,连着看个十来天,怕也就欣赏无能了,现在慕容薇倒是想上岸看看。

只不过一路上萧明睿很少靠岸,因为怕打扰地方,劳民伤财,大多是在船上度过的,只有在有行宫的地方停了两次。

德州是大城,南北通运之地,还没到德州时,萧明睿便跟提前跟地方官打招呼,不让大肆普张迎接。

可是等到了德州城外,龙船停驻,还是看到无数百姓来运河边迎驾,德州官员、地方乡绅、百姓聚在此地迎接圣驾,远远看着巨大的船队顺着运河而下,中间一艘雕镂龙凤的的龙船让在场的百官,乡绅百姓不由惊呼起来。

“圣驾到了!”

萧明睿从船上看到岸上的动静,皱了皱眉。

慕容薇摇头道:“你三令五申的也是没什么用,他们可不敢真的没有人过来迎接。”

萧明睿有些无奈,这皇帝也不是什么都能做到的。

宫女太监已经下去布置了,两边全都用黄色的帷幔遮挡起来,地上铺着地毯,根本不给普通百姓观看的机会。

萧明睿和慕容薇一家子从船上下来,当即就换乘了御辇,便径直往行宫去了。

萧明睿听得耳畔百姓三呼万岁,却在感慨道:“这样子,不知道又是耽搁了百姓多少的事情。”

慕容薇笑道:“马上到端午了,正好在德州,夫君也可以与民同乐啊。”

德州这边也水陆两重城门的,龙舟就停在德州城水门之外,萧明睿却在德州官员,禁军,地方官兵的保护下,一路浩浩荡荡前往德州行宫。

这年头想出门一次,总是需要赶路,而赶路的速度往往又很慢,尤其是这种大型出游,带的人太多,船又大,行船速度肯定快不了。

而京杭大运河的水道并不是高低相同的,有的地段运河水位高低不同,这时候还需要纤夫从岸上拉船。

这些着实让从没有见过的慕容薇感到震撼。

萧明睿却是知之甚深,一路上跟慕容薇说起德州的民俗,头头是道。

虎头虽然才五岁,但是已经是太子了,这段时间来,出阁读书,也是变得懂事不少,此刻倒是小大人一样正襟危坐,只是偶尔看向外面那欢呼不断的百姓,眼底闪过兴奋和激动。

一直到德州行宫,人潮才渐渐散去。

行宫在以前建武帝时也用过,所以仍然如新,帝后入住之后,除了船上带来的宫女太监之外不用其他,外围才是官兵侍卫,保卫森严,外人根本无从进入。

萧明睿不是一路过去玩的,一路上他也负责考察了一番地方政务,到了德州之后,又召见了德州知府,同知等人询问地方事务。

这些表面上的事情当然看不出什么,正赶上要到端午了,德州城要举行龙舟赛,特地邀请萧明睿参加,与民同乐。

萧明睿也有此意,便准许了此事。

回行宫时,慕容薇正看虎头和乐乐在读书。

沛哥儿才不到两岁,正好奇地看着哥哥姐姐。

虎头正在背《千家诗》,这孩子十分聪明,不说是过目不忘,但也算得上是差不多,基本上背过几遍的东西就能十分熟悉,再有人加以阐述,他记得更加明白。

慕容薇喜欢让孩子自己思考,举一反三,这样一来,虎头的想法就更加的灵活多变,有时候问的一些问题,甚至能把萧明睿这个父亲给问倒了。

萧明睿进来,听儿子背着千家诗,颔首侧耳听着。

“父皇!”虎头恭敬地给萧明睿行礼,笑道:“儿臣听母后说要在德州过端午,不知道父皇要怎么过?”

萧明睿没回答这个问题,先考了考他学问上的事情,满意了才说道:“明日德州城有龙舟赛,到时候朕会与民同乐。”

虎头眼睛一亮:“母后和儿臣还有弟妹一起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