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服从中国的法律。但是在十九世纪,他们还是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两次争夺政权:一次是杜文秀在云南一度立国,自称苏丹王苏莱曼;第二次是在一八六四年,回民控制了西北全境,甚至进犯了湖北。这次叛乱经十一年才平定。当时清政权已趋衰亡,但能干的汉族将领左宗裳震惊世界,收复了湖北、陕西、甘肃、西藏东部,最后率领他的胜利大军越过了土耳其斯坦的沙漠大路,在中亚细亚的那个边远之地重振了中国的国威。

从此以后,没有一个领袖人物能够把中国的回民团结起来进行争取独立的斗争而获得成功的,但不断有零星的起义反对汉人统治,双方都进行了野蛮血腥的屠杀。最近的一次最严重事件是一九二八年发生的,当时冯玉祥将军是西北的军阀。就是在冯玉祥的统治下,五马联盟4势力猛增,奠定了今天的财富和权力的基础。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中国人把回民即穆斯林看成是中国五大民族5之一,但是大多数中国人似乎不承认回民的单独的民族性,都说他们都已汉化了。实际上,国民党肯定是在实行一种同化政策,甚至比对蒙古人还更加直接(不过也许不那么有效)。中国对回民的官方态度似乎是,他们是“少数宗教”而不是“少数民族”。但是,凡是在西北回民地区中看到过回民的人无不很清楚,他们要求种族统一和作为一个民族地位的权利从事实上和历史上来说,不是完全没有实际根据的。

中国的回民据说有二千万,其中至少有一半现在集中在陕西、甘肃、宁夏、四川、青海和新疆。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在甘肃和青海,他们是多数民族,在有些面积很大的地方,与汉人的比例高达十比一。他们在宗教上的纯正性,一般视一定地方人数多少而异,但是在甘肃北部和宁夏南部回民占多数的地方,完全是伊斯兰教区域的气氛。

事实上可以这么说: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其教士和主教除了在宗教生活中以外,也是世俗生活中的真正仲裁者,而且宗教对他们的文化、政治、经济仍起决定性的作用的,回民是其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民社会是绕着盟王和阿訇(政、教领袖)转的,他们的可兰经知识和突厥语或阿拉伯语(尽管一般很少)知识是他们的魔力和权威的凭借。西北的回民每天在许多修缮整洁的清真寺中做祈祷,按伊斯兰礼俗过开斋节和戒斋节,遵守婚丧礼仪,不吃猪肉,看到猪狗就认为是受到冒犯。到麦加去朝圣,是人人的想望,但常常只是有一人和阿訇才能实现这个奢望,后者由此而加强了他们的政治和经济权力。

尽管如此,汉族的影响还是很显著的。穆斯林穿着象汉人一样(除了男人戴的白圆帽或逢年过节戴的圆筒帽和女人的白头巾),平时都说汉语(虽然有不少人略知一些可兰经上的话)。虽然他们中间突厥人的脸部特点仍很普遍,但大多数人的外貌已与汉人分不清了,因为他们许多世纪来与汉人通婚。由于他们的法律规定汉人与回民结婚不仅必须改信回教而且也必须入赘或嫁入回民家庭,与原来的家庭断绝关系,因此通婚所产子女长大以后往往认为自己是与汉族亲戚不同的一个族类。

1英国作家(一六六七——一七四五年),《格列佛游记》作者。——译注

2《格列佛游记》中的有人性的马国,“霍亨亨姆”取英语“马嘶”(whny)一词的谐音。——译注

3现称维吾尔。——译注

4第五马是马仲英,但由于部落政治和国际阴谋,现已分势。斯文·赫定在《大马逃亡》(一九三六年纽约)一书中对他作了颇有趣味的介绍。

5五大民族是汉、满、蒙、回、藏。

四大马(下)

今天中国三派回民的斗争有些削弱了他们的团结,为中国共产党造成了方便之机,可以在他们中间做工作。这三派就是老教、新教、新新教。老教和新教最近结成了一种“统一战线”来反对异端的新新教。后者名义上主张放弃伊斯兰教的许多仪式和习惯,提倡“科学”,但其真正目显然是摧毁阿訇的世俗权力,因为四大马认为对他们起掣肘作用。由于新新教得到国民党的支持,许多回民认为它的目的是所谓“大汉族主义”——由汉人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在西北,四马是新新教的领袖。他们在周围纠集了自己的附庸、官僚、有钱的地主和牧主,他们的政权就是建筑在这个基础上的,但是四大马并不是会在那个地区领导宗教改革运动的人。

以马鸿逵为例,他大概是四大马中最有钱有势的一个。他有许多妻妾,据说宁夏城里百分之六十的财产是他的,并且在鸦片、盐、皮毛、捐税、自印纸币方面发了一笔大财。但是在一个意义上来说,他还是够新派的,那就是他最近选他有名的“照片新娘”的时候。他从上海雇来一个秘书,叫他收集受过教育的合格美女照片,从中选美。价格定在五万元。老马选定了以后就包了一架飞机,在北国的尘土中起飞,到苏州接了后宫新欢,一个基督教的东吴大学毕业生,然后又飞回宁夏,象阿拉丁在他的飞行地毯上一样,引起一时轰动。

对一个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