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我意识到我们的农民和工人无比的功勋和成就,意识到青年历史上无与伦比的支援,只要哪里有可能,他们就会在哪里与祖国的敌人继续斗争,我希望在我死后,我的精神将在他们之中永存并永远与他们同在。”
最后希特勒说道:“愿他们残酷,但是永远正义。愿恐惧永远不会主宰他们的行动并愿民族的荣誉在他们心中高于一切。最后,愿他们最终可以理解,为完成我们建立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需要数百年时间并需要每一个人永远将共同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我号召所有的德国人,所有的党员、妇女和德国武装力量的士兵效忠于新政府和它的总统。除此之外,我命令民族和人民的政府与敌人的无情斗争进行到底。1907年4月29日4时于柏林。遗嘱人:希特勒。见证人:戈培尔、布尔格多夫、鲍曼、克列鲍斯。”
交待了这些之后,希特勒在遗嘱上郑重签字。口述完遗嘱之后,希特勒已经精疲力竭,回到屋里睡了。
这时天已破晓,曙光照到柏林的每一个角落,全城被浓烟笼罩着。
中国大炮射程之内的房屋在倒塌、焚烧。蒋介石离威廉街和总理府已经不远了!
“命令前沿部队放慢速度,关键是把总理府包围好,决不能发生上次在‘狼穴’发生的事情,这一次我就不相信希特勒还有办法逃跑!”蒋介石大声命令道。
“司令,希特勒要是自杀了怎么办?”白崇禧忽然抛出一个令蒋介石始料未及的问题。
“那也只能由他去了,皇上没有下过活擒希特勒的旨意,但是我不相信这个纳粹头子敢自杀,我还没听说过一国领袖有不惜命的。”蒋介石对坚信自己的判断。
当希特勒休息之后,戈培尔下定决心也要效仿元首以身殉国。其实,他早已把命运交给了希特勒。他一直是纳粹运动的主要预言家和宣传家,而且在制造纳粹神话方面仅次于希特勒。为了使这些神话能够流传下去,不但元首应当壮烈牺牲,作为元首最忠实的追随者,唯一没有背叛元首的党内头目,也必须壮烈地死去。
风云再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六百三十四章 恶魔的灭亡(下)
更新时间:2011-5-30 10:42:51 本章字数:3509
此时,地下避弹室收到了从外部世界传来的最后一批令人绝望的消息。意大利的法西斯领袖、希特勒的侵略伙伴墨索里尼,已经命丧黄泉。陪着他死去的还有他的克拉拉贝塔西。
希特勒在获悉墨索里尼的死讯以后,马上进行他的最后准备。他先毒死了他心爱的名叫布朗迪的法国阿尔萨斯种名狗,又枪杀了家里的其他两条狗。他把剩下的两名女秘书叫来,把毒药交给她们,“我很抱歉在诀别时不能送更好的礼物给你们,我对你们长期忠诚的服务表示感谢。”
然后,他命令他的秘书荣格夫人焚毁档案中的残余文件,并且命令所有地下避弹室的人等候通知。用过晚餐之后,希特勒把爱娃叫来,与他一道同他最亲密的伙伴们诀别。希特勒同在场的人一一握手,嘴里叽叽咕咕,谁也听不清他说的是哪国语言。
与大家告别之后,他们回到自己的寝室。戈培尔、鲍曼和其他几个人,在外面的走廊里等候着。过了一会儿,他们听到一声枪响,他们等待着第二次枪声,但是却没有声音了。他们等了一会儿,轻轻地走进元首的房间,看到希特勒的尸体趴在沙发上,还在滴血。他是对着自己的头部太阳穴放了一枪。爱娃躺在他的身旁。两支手枪滚落在地板上,但是新娘子并没有用她的手枪,而是服毒死去的。一种辛辣的火药味和氰化钾的苦杏仁味混杂在一起,充满了不通风的小屋,但还没有渗到门厅和外边的走廊。没有哭声,也没有叹息声,人们都已经麻木了。
这一天傍晚,戈培尔开始执行自己的计划。第一件事是毒死六个孩子,给每个人打了一针毒药。然后,戈培尔将他的副官、党卫队小队长古恩特施瓦格曼叫来,要他去取汽油。
“施瓦格曼,”戈培尔说,“将军们都出卖了元首,一切全都完了。我将同我的妻子和家人一道死去,你必须烧掉我们的尸体,你能这样做吗?我的朋友。”施瓦格曼向他保证,他能这样做。几分钟后,戈培尔夫妇走出地下室,与走廊里碰到的那些人告别,然后走进花园自杀身死。
戈培尔的妻子玛格达走在前面,她咬破了胶囊,慢慢地倒在春天松暖的草坪上,她胸前别着希特勒的金色党徽,这是元首本人死前一天送给她的告别礼物。她的丈夫朝她开了一枪,子弹击中她那披着浅黄色头发的后脑。与此同时,戈培尔咬破了他的胶囊,紧接着扣动38型毛瑟手枪扳机,子弹打进他的右边太阳穴。
希特勒警卫队的一位军官,找来施瓦格曼上尉,他们一起把汽油浇在两具尸体上,点着火,匆匆地进行了火化。
然后他们按照戈培尔生前的嘱托,来到地下避弹室,找到希特勒和爱娃的尸体,准备火化。
“在这个世界上判断一个男子汉有两种方法,一是看他娶什么样的女人;二
是看他怎么个死法。”这是希特勒早年说过的一句话,现在用它来做他的墓志铭是最好不过得了。
整个过程没有音乐,没有国旗,没有哭泣,也没有人讲话,唯一的声音是敌军的炮弹落在花园里和打在四周弹痕累累的墙壁上的爆炸声。两人的尸体被抬到花园里,将尸体放在一个弹坑中然后拿出了打火机,准备点燃。
“砰,砰!”随着身后几声清脆的枪响,施瓦格曼和他的手下被横飞来的子弹贯穿了头颅,哑然倒在地上。
先遣军的一个小队率先突破了总理府,看到纳粹军官正准备焚化希特勒的尸体,于是果断的开枪将其击毙。然后,迅速向蒋介石禀报了情况,蒋介石不敢耽搁,大踏步来到总理府后花园里,看到希特勒和他的的尸体像一滩烂泥似的萎顿在弹坑里,他注视了半晌,才命令亲兵马上对尸体拍照,将照片发往陆军部,电报中说明:纳粹党魁希特勒已经死亡,柏林已被我军攻克。
随着一阵“咔嚓咔嚓”的拍照声,妖异的淡蓝色光束不停的打在希特勒那张青紫的脸上,给这个恶魔做了最后的人生注脚。
时隔一小时之后,中华帝国的五爪金龙旗插在了德国总理府的楼顶,柏林国家广播电台播报了一则震惊世界的消息:柏林已被中国军队占领,德国总理希特勒自杀身亡!
紧接着,蒋介石一声令下,对柏林的纳粹残余军队的大规模清剿活动开始了!
北京接到柏林发来的希特勒死亡照片时,关绪清正在召开军事会议,冯相华、徐世昌、吴佩孚等人都是欣喜若狂,纷纷向皇上道贺。关绪清笑道:“这都是仰仗着诸位的功劳,马上以陆军部名义向柏林发电,对有功将士进行表彰。命令蒋介石扩大清剿范围,与苏联红军和英法美盟军联合对德国本土的纳粹残余分子进行歼灭。”
关绪清拿着希特勒的照片,凝视了半晌,喃喃说道:“哼,整个一个疯子!”
在他看来,希特勒一死,纳粹就等于灰飞烟灭了,剩下的清剿残余分子那些事都像是一顿餐后的消食酒,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蒋介石占领柏林,就等于抢占了德国的政治核心,接下来就是扩大对德国的占领范围,使中国的武装力量驻扎德国成为一个既成事实。至于当初宣言的所谓重整欧洲秩序、恢复世界和平之类的话,无非是给欧洲那些濒临绝望的人们一个美好的梦想而已,这些琐碎的事还是交给苏联和英法美那些国家吧。
关绪清无意于通过这次战争把德国变成中国的殖民地,那样只会给帝国徒增一个经济包袱,他看中的是德国强劲的工业力量和那些世界一流的技术专家,这些对于帝国来说都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但是他很清楚,没有军队的保障,帝国在德国的经济利益就无法得到长久的实现,因此必须谋求在德国以及欧洲一些战略要地建立军事基地,凭着中国现在的军事实力和良好的威望,这个理想一定会实现。
大战过去了,剩下的就是如何把这些利益变成现实,各战胜国也需要坐下来好好做一个“欧洲美好蓝图的勾画”了,人们需要把口头上的承诺落实在纸面上。
这一天,他把外交部长伍廷芳等一干人叫到养心殿,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们,伍廷芳亲历过两次世界大战,追随皇上多年,马上就领会了皇上的意图,于是提议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咱们召开了北京和会,树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和平形象,实施了东方援助计划。这一次,臣以为是不是在召开一次北京和会,把同盟国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讨对于战败德国和欧洲的利益划分?”
“北京和会现在看来难免落了俗套,倒不如叫做……世界和平发展大会。”关绪清信口胡诌了一个词,听起来倒也非常别致。
可是到了第二天一早,电报局却忽然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苏联红色革命领袖,人民委员会主席,苏共第一书记列宁逝世!
关绪清原本就听说,自从列宁格勒战役以来,列宁的身体状况就每况愈下,出于盟国的友好感情,他还曾想莫斯科发过慰问电,向列宁表示问候,没想到时隔几个月列宁就与世长辞了。
关绪清与列宁曾有过几次友好的会面,对于列宁正值诚恳的性格有良好的印象,对于列宁的死也有几分惋惜,但是他更关注的是,列宁的继任者会是谁?谁将会是这个红色政权的第二个领导者。
很快,赵秉钧便带回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消息,在列宁病重以及逝世之前,斯大林一直都守候在他的身旁。
斯大林!关绪清的瞳孔瞬间放大了。
列宁在病中曾说:“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死只是摆脱了肉体和精神痛苦的一种方式。”
苏联虽然已经立国,但是各种主义之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党内党派林立,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矛盾日益升级,令列宁心力憔悴。
列宁对自己的无能为力,特别是神智完全清楚而又不能说话,不能不感到是难以忍受的屈辱。他无法忍受医生们的屈尊附就的口吻、陈腐的玩笑和虚假的鼓励。在他能说话时,他偶尔还向医生提出一些试探性问题,然后出奇不意抓住他们
的前后矛盾,要求他们作进一步说明,甚至自己翻阅医学书籍。像对待其他任何事一样,他总是力求弄个水落石出。他所惟一能够忍受的医生是格季耶。这是一个好医生,又是个正直的人,毫无廷臣习气,对列宁怀有深厚的感情。
3月初的时候,列宁就已经瘫痪。医生格季耶对于列宁的病情的判断下得十分慎重,但是一直假装守候在床边的斯大林顿感信心倍增,言谈行事,全无顾忌,就仿佛列宁已经死了一样。可是,病人却使他空欢喜一场。由不屈不挠的意志所支撑的强有力的体质战胜了病魔。临近四月的时候,列宁开始渐渐好转,身体可以较为自由的动弹了,他听人给他读书,自己有时也读,他的言语能力开始得到恢复。医生们做出的结论越来越给人以希望。不过,列宁即使痊愈,自然也无法阻止革命不被官僚反动势力所替代,这种势力的代表当然就是野心勃勃的斯大林!
风云再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六百三十五章 列宁逝世
更新时间:2011-5-30 10:42:52 本章字数:3433
进入三月中旬以来,列宁的病情再次恶化,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于是便分几次向自己的秘书口述了遗嘱,他在遗嘱中写道:“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位置上调开,另外指定一个人担任总书记。”
同时,列宁还向同样正在休养的托洛茨基致电,希望能够化解两人在政治上的分歧。脾气暴躁的斯大林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不敢找列宁发泄,于是便向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打电话,在电话里叫嚣:“你这个老母狗,是你鼓动你的丈夫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我是列宁主义的忠实信徒,为什么却得不到领袖的信任,都是你,都是你!”
克鲁普斯卡娅义愤填膺,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病中的列宁,列宁怒火攻心,马上把斯大林找来,当面告诉他:“无论如何我认为政治上的事情不应该牵连到家人,你侮辱了我的妻子,我们的友谊从此断绝吧。”
斯大林听到列宁说出这样的话,当然知道意味着什么,他隐忍着没有发作,而是向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当面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希望得到对方的谅解。
斯大林虽然鲁莽,但他不是傻子,他知道现在自己绝对不能和列宁决裂,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列宁一死他便有可能成为权力机关的主人,从而也成为党和国家的主人,要么便终生屈居三流角色的位置。斯大林渴望得到权力,非要得到全部权力不可。他的一只手已经紧紧地抓住了它。目的离得很近了,可是来自列宁方面的威胁更近。恰恰是在这个时刻,斯大林下决心立即动手,毫不拖延。他的同谋者遍地皆是,他们的命运与他的命运休戚相关。手边的得力干将就是药剂师雅戈达。
“据称在列宁垂危的时候,是斯大林从药剂师那里得到的毒药,并且亲手交给了列宁,但是真正的情况就无从得知了,有人说是斯大林毒死了列宁,还暗示医生放弃治愈的希望,也有人说是列宁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主动要求斯大林把毒药交给他。但臣以为,在这个关头,最高权力又是唾手可得的时候,斯大林是不会消极等待的。”赵秉钧把得到的情报向皇上禀报出来。
“但是在苏联有可能继承列宁位子的不只是斯大林一个人,托洛茨基在国内德高望重,是仅次于列宁的二号人物。”
“可是托洛茨基偏偏这个时候在高加索的苏呼米养病,只有斯大林一直守候在莫斯科。”
关绪清轻叹了口气:“看来掌权者非斯大林莫属了。不过,智庵,你还要密切关注莫斯科的形势,一旦有变,随时奏报。”
“喳。”
时隔仅仅三天,情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天一早,赵秉钧便带着一个满脸病容的外国人来见皇上,并介绍说:“这位就是来自苏联的托洛茨基。”
关绪清吃了一惊,前些日子还听说他在高加索养病,怎么这么快就来到北京了。
也可能是长途跋涉的缘故,托洛茨基显得既虚弱又悲哀,他扶着自己的眼镜流着眼泪说道:“列宁同志……列宁同志与世长辞了。”
“恩,朕都听说了,现在你作为苏联的领导人之一应该到莫斯科参加列宁的葬礼,为什么千里迢迢的来到北京呢?”关绪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我……我是来向大皇帝陛下寻求庇护的,斯大林是一个十足的阴谋家,是他制造了一切假象,为的就是要夺得苏联最高权力,现在他如愿以偿了,我担心他会以最高领导人的名义置我于死地,我们在政治上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什么?怎么回事?斯大林已经成功夺权了?”关绪清讶然道。
“是啊,就在前天,在苏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同志的遗嘱没有被公布于众,而仅仅是在中央委员会的高级领导人中传达,斯大林根据列宁遗嘱的建议提出辞职,而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不同意,他们认
为列宁同志的建议是不合适的,并一致选举斯大林为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显然,这是他们早就策划好的阴谋,阴谋!”
“何出此言呢?”
“当我听到列宁同志逝世的消息后,我派我的一个亲信秘书到莫斯科,当他向医生们询问直接死因时,他们无所表示地把两手一摊。他们懂得,政治往住要高于医学。克鲁普斯卡娅往苏呼米给我写过一封十分诚挚的信;我没有就这个问题向她追根寻底,以免刺痛她。在列宁死亡这个问题上,仿佛笼罩着一股沉重的阴云。人们绝口不提此事,好象害怕引火烧身似的。只有易冲动而又健谈的布哈林在与人交谈时偶尔做些出人意外的奇怪暗示。凭着我对斯大林的了解,他是一个为了到达目的不择任何手段的人,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正说到这里,外交部长伍廷芳递牌子求见,拿着一封刚刚从莫斯科发来的电报向皇上说:“刚刚担任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的斯大林向您致电,邀请您于五月一日星期六参加列宁的葬礼。”
关绪清看了托洛茨基一眼说:“正好,你就随朕一同回去,有朕在没有人敢把你怎么样,朕倒要看看斯大林能玩出什么花活来。”关绪清心里有着另外一个打算,只要把托洛茨基放在苏联,就等于有了一个力量去制约斯大林,这种权力的制衡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莫斯科的天空依旧被重重阴霾笼罩着。
斯大林在列宁的灵枢前面宣读了忠于导师遗愿的誓言,宣誓时的声调就像在梯弗里斯正教中学里朗诵布道术一样。
在前往莫斯科的途中,托洛茨基亲手写了几篇讣文,“列宁与世长辞。我们永远失去了列宁…”他把亲笔写的这几页讣文,通过专线发了出去。此时,他的高烧仍然不退。列宁的逝世使他的心情无法平静,思绪万千。他回忆着自己一生所走过的道路,回忆着与列宁的会见、争论、友谊和共同的工作,再一次全身心地深信,他同不肖之徒们的斗争是完全正确的……
而后,他突然收到列宁夫人的一封信,这使他激动不已。克鲁普斯卡娅在信中说:我写这封信,是想告诉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在逝世前一个月里,曾浏览过您的那本著作,在读到您论述马克思和列宁的地方,他搁下书,让我重新给他读一遍,他听得非常仔细,接着自己又看了一遍。我还想对您说,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的人就是您,他为能拥有您这样一位革命的诤友而感到骄傲。我祝您,强壮、健康。纳·克鲁普斯卡娅”
列宁的追悼会在庄严肃穆的国歌中进行,克里姆林宫的大厅中央,高高的棕榈叶下,列宁遗体身着暗色卡其布装,躺在深红色灵台上,昔日的同志们为他守灵。捷尔任斯基穿棕色皮衣,垂首而立,仿佛修士一般。斯大林双臂交叠,立如钢铁。布哈林在他身边静立,恍然一尊蜡像。
大厅渐渐挤满了共产党人,他们均穿普通工装。厅中各处,一束无声的白光穿行,全程拍摄摄影师以此照亮人们悲哀的脸庞:穿羊皮袄、留胡子的农民、穿皮夹克的工人,以及穿深色卡其布制服的人。
托洛茨基陪着远道而来的中国皇帝站在大厅的正面,关绪清的脸庞被摄影机的光线照射的忽明忽暗,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斯大林用他一如既往的高亢声音开始宣读列宁的悼词:“同志们,我们共产党人是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战略家的军队,列宁同志的军队,就是由我们这些人组成的。在这个军队里做一个战士,是再光荣不过的了。以列宁同志为创始人和领导者的这个党的党员称号,是再高尚不过的了,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这个党的党员。并不是任何人都能经得住这个党的党员所必须经历的种种苦难和风暴。
“列宁同志和我们永别时嘱咐我们要珍重党员这个伟大称号,并保持这个伟大称号的纯洁性。列宁同志,我们谨向您宣誓:我们一定要光荣地执行你的这个遗嘱!”
“处在资产阶级国家汪洋大海包围中的苏联,像一座巨大的石山一样屹立着。波浪一个接着一个地向它冲击,声势汹汹地要把它淹没,把它冲毁。但是这座石山仍然屹立不动。列宁从来没有把苏维埃共和国看作最终目的。他始终把它看作加强西方和东方各国革命运动的必要环节,看作促进全世界劳动者战胜资本的必要环节。列宁知道,不仅从国际的观点来看,而且从保全苏维埃共和国本身的观点来看,只有这样的见解才是正确的。列宁知道,只有用这样的办法,才能鼓舞全世界劳动者去进行争取解放的坚决战斗。正因为如此,列宁这位无产阶级英明的领袖中最英明的领袖。”
风云再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六百三十六章 权力的漩涡
更新时间:2011-5-30 10:42:53 本章字数:3488
“这几天你们巳经看见有几万几十万劳动者来拜谒列宁同志的灵柩。过一些时候你们会看见有几百万劳动者的代表们来拜揭列宁同志的陵墓。用不着怀疑,在几百万劳动者的代表们后面,一定会有全世界各地几千万、几万万劳动者的代表们接踵而至
,以证实列宁不仅是俄国无产阶级的领袖,不仅使是欧洲工人的领袖,不仅是东方的领袖,而且是全球整个劳动世界的领袖。”
“列宁同志和我们永别时嘱咐我们要忠实于共产国际的原则。列宁同志,我们谨向你立誓:我们一定奋不顾身地来巩固并扩大全世界劳动者的联盟,共产国际!”
斯大林宣读完悼词之后,向列宁遗体三鞠躬,再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挂着一丝泪痕,同时用眼睛悄悄瞥了一下对面的中国皇帝。
就在这一刹那,关绪清捕捉到了斯大林眼睛里的狡黠。
突然一阵骚动穿过大厅,而后全场凝止。列宁的遗孀克鲁普斯卡娅站到棺前,望着列宁的面容,平静,无泪,仿佛这不是一次夫妻的诀别,而是两个坚定的革命者的告别。绝对的静默之后,哀乐响起,卫兵立正,全场齐唱革命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