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党争 (5)

穿越清朝当皇帝 关古威 11717 字 4个月前

被刑处,但从他那里搜出了许多与各地官员来往的信件,这三个箱子装的就是了。”

许多和吴光通过信的大臣都吓得面如死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这一次大祸就要临头了。

关绪清的脸色有所缓和:“逆首已除,余者不问。这三个箱子谁也没有打开过,朕一封也没有看过,因为朕知道,这些人可能一时受了妖人蛊惑,辨不清是非,难免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来。朕也并不是事事做的都对,可能会在有的事上面伤害了一些大臣的感情,但是朕和诸位的心思都是一样的,都希望江山社稷康泰,希望国富民强。来人啊!把这些信件统统烧掉。”

几个御林军把三只箱子抬到大殿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泼上桐油,一把火把所有的信件付之一炬。

“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朕希望从今以后,咱们君臣能够同心戮力,把国家治理的更富强,你们说呢?”关绪清望着在场的大臣们。

文武百官一起跪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不愧为仁恕之君呀,此举必然能彪炳史册、光照千古。陛下亲政以来,行仁政,思兴邦,与民增利,削除酷刑,此足以当一仁字矣。宗室亲贵忘兴逆谋,陛下宽宥但诛首恶,罪不及家,自古有恕者,未有如吾皇也。纵观自祖龙以来二百余帝,臣未见有仁君如吾主矣。”一个精瘦的中年官员纵身而起,侃侃而谈。

关绪清马上认出这个人是江苏学台瞿鸿机,淡淡一笑道:“江苏乃我大清极重之地,赋税之源啊。启发民智,端正人心,你要多加油啊。”

“谨遵圣命。”瞿鸿机得了皇上的褒奖,拱手道:“陛下乃千古一帝,国家之变,乃黎民百姓之福也。如今国家一扫积弱之气,正乃吾皇之千古仁德也。臣愚昧,以前还忧心祖宗成法一变,国家生乱。如今看来,臣真乃蒙昧至极也。”

“朕行新政,你们也可兴新儒。新儒者,乃顺应天下世事时势之儒。朕要取的乃是新儒,而不是腐儒。你瞿鸿机以前或许是腐儒,现在也是新儒了嘛。新政在未见成效之前,你们有些忧心也是应当的,朕忙得焦头烂额,让你们白担心担心也是应该的啊。”关绪清一番话说得大臣们都露出微笑,刚才肃杀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朕知道,你们都是忠正之士,大清正在一个变革之中,愿诸君与朕共勉之。朕觉得各方面的变革都进行的如火如荼,整个国家也要有一个新气象,八旗已经裁撤,今后不要刻意区分什么满汉回藏,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理应为国家繁荣尽忠职守。朕决定从今日起,大清帝国正式改年号为中华帝国,今年就定为中华元年,众卿以为如何?”关绪清的这个决定是为了在吴光叛乱事件之后,迅速统一人心,淡化各种矛盾而做出的,这个时机做出这个决定正好抓在节骨眼上。

“皇上万岁,中华帝国万岁!”众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这时,东方的一缕曙光照进大殿里,一轮骄阳正在喷薄而出!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百一十五章 帝国勋章(改)

更新时间:2011-5-30 2:52:07 本章字数:2597

关绪清到永和宫看过德妃,听王商说冯相华正在上书房侯旨。“朕召你来,是想知道俄国人在这次西北叛乱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根据逆贼死前交待的情况看,他们事前就与俄国人达成协议,一旦国内起了战火,俄国人马上从符拉迪沃克派出一支军队进入东北三省,控制住山海关一带,关外的大门锁死。可是后来俄国人一看风头不对,连一兵一卒也没敢发过来。”冯相华像以往一样,在这次奏对前从赵秉钧那里获得了切实的情报。

俄国人三番两次觊觎我国领土,是可忍孰不可忍。关绪清非常清楚在西方国家中,俄国是最野蛮和贪婪的,而控制他的沙俄皇室对开疆扩土也有一种近乎疯狂的欲望。中国和俄国的交界线狭长,俄国的探险队、哥萨克骑兵向越过自己家的门槛一样在边境线上进进出出,想要一点一点蚕食着中国的土地。这么长的边境线,不是驻扎一两个师就能守得住的,但不管是东北还是蒙古都远离北京,在那里布置太多的部队必将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中俄之间的矛盾正在一点点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矛盾必将转化成战争,但现在国内叛乱刚刚平定,还不是打大杖的时候。

“照会瓦西列夫,他们在边境上搞得那些勾当朕一清二楚,如果他们再不立即停止的话,朕马上关闭边境上所有与俄国人贸易。”

“中俄已经签订了和平协定,我想他们现在还不敢贸然撕毁这个合同吧。”冯相华小心的问道。

“所谓协定不过是一张白纸而已,真闹到不可开交的时候,谁都可能找出千万个理由把协定撕毁。你身为兵部尚书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所有的列强都是狼,他们的本性就是贪婪,你什么时候见过狼不吃肉的。”

“皇上圣明,臣谨记了。”

“西北兵事刚刚平定,对俄国最好是以威慑为主,近日你就调四个炮兵团和一个骑兵师到东北边境上去

,搞一次小规模的军事演习,算是给俄国人一个警告。这几日朕想了想,现在最主要的是国内的人心向背,朕原来推行新政,肯定会打击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才会让礼亲王、吴光等人有机可乘,所以,朕打算进行一次全国性的授勋仪式,一方面是奖赏有功人员,另一方面也要顺便把对朕不满,甚至和朕作对的人拉拢过来,即使不给他们实权,给一定的荣誉也是可以奏效的,明天你就着手筹办吧。”关绪清盯着墙上的世界地图,中俄这两个土地情节很重的国家紧紧的靠在一起,熊和象之间早晚会有一场大仗要打。

两天之后,在正大光明殿前举行了隆重的授勋仪式,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宰辅大臣,自然受到皇上的重点表彰,关绪清亲自授予左宗棠(已故)、李鸿章、冯相华、曾国藩(已故)这四个人帝国一级勋章,彭玉麟虽为中兴名臣,但是他挑起了两次叛乱,自然得不到这枚勋章了。为了笼络八旗的遗老遗少,关绪清还授予奕诓、载涟还有原先被处死的八个铁帽子王帝国一级勋章。满清剩下的两三个亲王如今无权无势,当年的威风早就荡然无存,没想到皇上还能体恤旧情,颁发给自己至高无上的荣誉,自然是感激涕零。

帝国二级勋章授予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们,一方面是老臣聂士诚(致仕还乡)、刘铭传、刘步蟾、邓世昌、刘永福等等;一方面则是近年来崛起的中青年将领,陆毅伟、董梁、王风、罗明、赵秉钧等等。

帝国三级勋章则面对的是朝中文官以及比较基层的青年将领,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袁世凯、段芝贵、潘东民、万天杰、陆荣廷、方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张玉等等。

为了加强民族融合,关绪清还特别颁发了护国勋章,专门表彰西藏达赖、班禅,土尔扈特部首领,蒙古郡王等少数民族首领。

关绪清的这个举措,大大加强了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融合,用小小的一枚金质勋章把全国文武大员的心笼络在一起。各地官员对皇上的称颂和敬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就连一向对新政颇有微词的满清亲王们也都说皇上能够体恤下臣,还不至于忘了自己的根系。

当然,也有一些年轻军官为自己没有得到一级或二级勋章耿耿于怀,纷纷摩拳擦掌要在以后的大战中再立新功,这正是关绪清希望看到的。

关绪清站在1:2000000的世界地图前,对身后的冯相华、李鸿章说:“朕现在最想知道的是,在这两个月里,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尤其是这里。”关绪清把手放在马六甲海峡上。

“英国人最近在这里活动的很频繁。”冯相华看了看李鸿章,两个人心里明镜似的,皇上那颗不安分的心又要躁动起来了。

“有人说,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整个亚洲,但朕在南边的所有军港都在东南亚一带,但马六甲才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唯一出口。”关绪清盯着地图上的马六甲海峡,目光异常深邃。“英国人想要把这个出口封锁掉,你们说朕该怎么办?”

“皇上的意思是要打破英国人的封锁?”李鸿章试探着问道。

“中国舰队只要冲出马六甲,整个世界都将进入我们的视野。”关绪清目光闪动,语气里带着无比的自信。

冯相华和李鸿章互相看了一眼,他们知道皇上是个雄心勃勃的英明君主,没想到皇上心里装的竟然是整个世界,中国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是和强大的英法比起来还有一定差距,但皇上决定了的事谁也无法改变。

“把张玉给朕叫来。”王商领旨出去。

时间不大,张玉来见皇上,彭玉麟谋逆之时,关绪清把张玉的军队调到通州,随时准备应变,平叛之后关绪清把张玉调到自己身边,暂时掌管京城防务,这似乎在向张玉传达某种信号,很快就要得到皇上的重用了。

张玉年纪虽轻,但做事沉稳,特别在大事面前不急不躁,很有大将风度,他仔细听着冯相华把马六甲海峡的事讲述一遍,时不时看看皇上。

“朕问你一句话,你敢不敢和英国人打一场大仗,把马六甲给朕重新夺过来?”关绪清似笑非笑的盯着张玉,他用这件事考验一下这个年轻人。

“敢!皇上交代的事,为臣在所不辞。”张玉说得斩钉截铁,没有半点犹豫的意思。

“如果这一仗打胜了,朕赐你帝国二级勋章!”勋章只不过代表着一种象征意义,关绪清的意思很明显,如果打胜了,就是要把张玉提拔为军区级别的高级将领。

不多说,感谢大家。另外小说已经修改,有问题再留言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百一十六章 无畏级战舰

更新时间:2011-5-30 2:52:07 本章字数:2682

在地球的另一端,英国人和德国人对奥斯曼大陆主导权的争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英国人也切实的感受到日耳曼人对于整个欧洲的控制力,正在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加而越来越大。他们清楚的知道日耳曼人血液中流淌的从来都是战争的因子,奥斯曼大陆的导火索一旦被德

国人点燃,日不落帝国的荣誉将会受到怎样的威胁。

正因为他们对和德国人的战争的走向没有把握,所以把目光投向了亚洲的咽喉—马六甲。他们控制马六甲的目的就是要封锁日益崛起的中国,中国和德国是战略同盟,遏制住中国就等于掐断了德国人在东方的援助力量。

因此,英国人在外交政策上打起了太极拳,一方面想法设法堵住中国的出海口,另一方面则向威廉二世抛出了英德和解的橄榄枝,他们试图找出另外一种维护大英帝国利益的方法,与德国就欧洲问题建立一个定期的磋商机制,从而缓和与德国人的矛盾,避免世界大战早日爆发。

但是,自信心得到了极度膨胀的威廉二世傲慢的以一个近乎苛刻的条件,就是要求英国人定期向德国开放最新的战列舰设计图纸,英国人拒绝了这个傲慢无礼的条件,就像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说的那样:日耳曼人肯把他们的飞艇计划告诉我们吗!

在遭到德国人无礼拒绝后,英国加速了海上称霸的步伐,这也是向亚洲渗透,遏制中国战略的关键一步。在皇家级及改进型皇家级开始服役之后,他们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特别是远东海战中的超视距海战模式引起了大英帝国巨舰设计人员的注意。他们已经开始了一项新的划时代的战列舰计划,这项计划的名字叫做“dreadnought”——无畏。

普斯矛斯船台上的那艘皇家级巡洋舰刚刚下水。高调进行的交舰仪式由下院领袖——樱草会的创办人伦道夫?丘吉尔主持,这也是为了感谢中国人的大批订单为英国的产业工人阶层带来大量就业机会。

前来接舰的是新成立中华帝国海军部参谋琅威利,在这艘巍峨的战舰前,邱吉尔先生将象征目前英国造船工业最高水平的皇家极战列舰交给了中国人。这个仪式在许多政客眼中是无比愚蠢的,他们认为皇家海军“把老虎锋利的牙齿卖给了狼。”对此,丘吉尔并不在乎,因为他手里还掌握一张王牌,就是正在设计建造中的无畏级战列舰。

几个月前,在伦敦郊外的一栋别墅内,他本人以及皇家海军两位高级官员,刚刚和英国划时代的海军战舰设计师威廉?怀特先生进行了一次两个小时的长谈。

谈话的前半部分是怀特对英国财政部无休止的抱怨,因为他的这条船完全颠覆了现有的战列舰理论,在武备、动力、防护等方面都进行了革命性的革新,这些改变看起来是如此疯狂,如果成功的确可以开创一个全新的海洋时代,可是同时,其可靠性也很难评估,在这种情况下,将巨额的金额投进去,无疑是巨大的赌博,对于暮气沉沉的英国财政部,他们难以下这个决心是很正常的。

当丘吉尔笑眯眯的把财政部造船审批计划书递到怀特手里时,怀特激动得差点发了疯。

“如果不是因为被德国得实在没办法了,英国财政部可能永远不会通过无畏舰的设计蓝图。现在两国的军备竞赛达到白热化,而德国的发展势头明显高于英国,不搞点高科技,英国就压制不住德国了。当然,政府和海军部都希望怀特先生的设计是独树一帜的同时也是务实的,不是把原先设计的军舰拆下几门副炮,增加几门主炮就可以了,如果按照这个要求造出来,那就根本不算无畏舰,只能算是一种变种的维多利亚级,还是非常失败的那一种。”丘吉尔非常幽默的说道。

怀特当然看出了丘吉尔等人的来意,他们是不想把政府的巨额资金打了水漂,于是他要自己最精华的设计理念拿出来,让眼前的这些人和诟病自己的政客们彻底心服口服。

“无畏号是无与伦比的,单纯拆下几门副炮增加几门主炮在早舰理论上是根本行不通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普通的维多利亚级战舰,是没有能力承载更多的主炮的,大口径主炮非常沉重,而且一旦进入海战,主炮的旋转和发射会被舰船带来很大的压力,维多利亚级战舰最多只能承受4门主炮同时开火,如果再多,恐怕没打到对方的舰船,却因为后座力把自己的船先搞沉了,所以即使配置10门主炮,能够参加战斗的也不会超过4门。”

怀特舔了添干涩的嘴唇,继续说道:“想要添置火炮,必须对整舰的性能进行改进,使其拥有更大的承载能力。为此,我提出了四个改进方案。

第一,运用蒸汽涡轮发动机提供动力。这种发动机能够将水加热,从而得到水蒸汽之动能,然后换为涡轮转动以带动机械。涡轮蒸汽机大幅改善了热效率,更接近热力学中理想的可逆过程,并能提供更大的功率,比往复式蒸汽机更加先进。

第二,加宽船体,提供更加厚重的装甲,令火炮在进行攻击时,甲板的稳定性能够得到保证。传统舰船的舰体偏窄,这是为了减少水的阻力,提升敏捷,获得更快的航行速度。但无畏号不需要这个,在海战中,它完全可以以超级强大的火力压制敌舰,几乎不用担心受到反击,这是一种以攻为守的设计思路。

第三,对水密舱进行改进,利用储水的流动来控制舰船的平稳。水密舱一般处于吃水线以下,以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一个一个舱区,这样某一个舱区受伤

漏水,也不会令影响到其他舱区,大大提高了整舰的安全性。但我却想出了一个疯狂的方法,就是专门设计了一个引水舱,可以开闸将海水放入底层舱内,然后通过控制其他舱区的闸门,将这些海水按需求引导到正确的舱区。

第四,我们还要对火炮进行全面改造,我称这个为“全重型火炮”概念,采用10门统一型号的、弹道性能一致的305英寸口径主炮。5座双联装主炮塔布置在舰体中心线上,除了炮击手能够控以外,还能在舰桥内运用统一火力系统进行宏观控制。这一个设计有一个特别的好处:由于弹道性能完全一致,任何一门主炮一旦攻击成功,获得了正确的攻击数据,其他火炮立刻可以效仿,能在短时间对敌造成非常恐怖的杀伤。”说完了这套长篇大论,怀特得意的看着丘吉尔。

“怀特先生,你的设计非常精彩,科技是需要想象力来推动的,但我希望这个设计不能只是理论上可行。”随行的一名军官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我设计的无畏级战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敢保证在它面前,任何一支军舰生存的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怀特的语气咄咄人,蓝色的眼睛闪动着疯狂的光芒。或许怀特还不知道,他的这一惊人设计为后世一种超级海上武器提供了蓝本,这种武器就是航空母舰。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百一十七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修改)

更新时间:2011-5-30 2:52:08 本章字数:2442

这几天关绪清的心情非常好,从杭州回銮之后,就听说德妃已经怀孕三个多月了,所以最近他去永和宫明显多了起来。“朕听说混血儿都是非常聪明的,给朕生一个中西合璧的皇子来,朕一定好好的奖赏你。哈哈……”

“谢皇上。”德妃依偎在皇上怀里,脸上说不尽的万种风情。

“启禀主子,李鸿章、盛宣怀、闫世铭三人已经在上书房侯着了。”王商前来禀报说。

“朕马上就到。”关绪清在德妃脸上亲了一下,说:“朕要办公事,晚上再来看你。”德妃点了点头,帮皇上整理好衣服,眼睛里充满了浓浓的爱意。

关绪清来到上书房,对李鸿章说:“美国之行的事准备的怎么样了?”

“都准备妥当了,臣等不知什么时候动身为好,特来向皇上请旨。”在皇上面前,李鸿章永远都是那么恭谨。

“越快越好,明儿个就启程吧。这次去美国,朕不是让你们游玩的,要把人家最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学过来,和经济界的人广泛接触,对国家以后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记住,以后的经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谁打胜了谁就能主宰世界。”关绪清叮嘱道。

“谨遵皇上教诲。”

中国代表团赴美访问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洋彼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旧金山快报等知名媒体都以头版头条的方式刊登了这一消息,纽约时报对这次访问做了这样的表述:“伟大的中华帝国君主光绪大帝向美国派来了有好使者,在他统治下的帝国人口,比起全欧洲的君主们统治地人口还要多,而且在这个国家开始了他们的工业化进程并屡次在战争中展现了他们的实力之后,这个国家的前景令人神往,恐怕在本年度,世界前四的强国列表中,就会有清国的名字。”

刚刚从加勒比海凯旋归来的美国海军排出了几乎是最高礼节的欢迎队列,迈阿密号,德克萨斯号,联盟号,包括联邦舰队司令帮斯将军所在的纽约号,在纽约港码头列队欢迎大清帝国内阁总理大臣李鸿章阁下所包租的邮轮圣路易斯号的抵达,美国海军鸣响十九响欢迎礼炮,向李鸿章表示对政府首脑的敬意。而在码头上,华裔移民们以最传统的方式欢迎来自祖国的政府元首,各式各样的舞龙,舞狮队伍在大街上昂首飞舞,整个纽约港都陷入轰动,潮水般的人群几乎将纽约港挤得水泄不通。在登岸后,许多华裔移民都情不自禁的流下了激动得泪水,经过新闻界的宣传,李鸿章在华裔移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上的强硬立场让他们感动,中华帝国的强势崛起对于飘泊在外离乡背井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支持更让他们激动的呢?

在纽约的欢迎人群中。有一个人特别吸引李鸿章地注意,他知道,如果有了此人的帮助,他的任务会完成的极端的顺利。此人名叫摩根。他的私人汽艇在欢迎队列的前排,在船头,这位银行家热烈的挥舞着手中的礼帽,配合着他的船上到处系着的各色飘带迎风飘扬,正好用来表达他最挚诚的欢迎。

美国的富庶和国力强大在纽约展现无疑,码头边二十多层高的大楼下,第六骑兵旅的两百多名骑兵穿着带有穗带的蓝色制服,帽子上的黄色羽毛迎风飘扬,士兵们威武雄壮的列队恭迎李鸿章登岸。他坐上轿子,由四名水手抬下了船,登上美国人准备好的马车,新任的助理国务卿刘易斯与他相伴而坐,这一切都表示了美国官方对李鸿章的隆重欢迎。

马车经过繁华的百老汇大街,所有的人都欢声雷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们也聚集起来热情欢呼,交易所楼顶挂起了最高规格的欢迎规制

,四面旗帜在空中迎风飘扬。路两侧的高楼林立,互利保险公司,邮电局大楼等等,每一层楼都是人头攒动,纽约人民也非常的欢迎他这位贵宾。也许是听说了有发财机会的缘故,纽约的人们似乎并不像加州那样,对李鸿章来访前的那番讲话太过重视。

纽约第五大道饭店,美国政府的欢迎国宴在此举办,国宴由国务卿杜勒斯主持,政府高级官员、商界名流、银行家、金融专家悉数到场。随行的山西票号十大家掌柜子们像土老冒似的东张西望,这引起了纽约证券交易所执行董事史蒂芬的嘲笑,他对身旁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说:“英明的中国皇帝为什么会派来这几个糟老头子,看样子他们个个都像中国私塾里的老学究。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