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完成焦煤试验后,现在的水泥研制也已粗见成效,负责研发的廖全禄建了一座外型模仿瓷窑的建筑,将粘土与石灰石按李啸所说的3比1混在一起,磨成细粉后又拌入煤粉,充分混合均匀后,放入窑中烧炼锻制。
开始时,廖全禄没经验,将混全好的生料敲得极细碎,结果因为密不透风,极难烧着。后来他吸取教xun,故意让生料保持大块状,这样堆叠在一起后,每块生料之间均能顺利进风,才顺利点火烧制。
廖全禄后来被李啸的炼铁技术所启发,他在生料底部添加了厚厚一层煤粉,从而大大加快了水泥的烧制进度。
到李啸成功炼出钢铁之时,廖全禄水泥研制也终于得到了李啸的认可。
当然,李啸心下还不满意,因为廖全禄出产的水泥都是慢干型,凝结时间长,不象现代的水泥分为多种型号,快慢干均有。
李啸记得,在现代,如果要水泥快干,似乎可以加聚丙烯酰胺为添加剂。只是李啸这个机械系专业大学生,能勉为其难炼制出水泥已是不易,再要求他懂化工专业就是强人所难了,所以聚丙烯酰胺现在他不可能有能力能生产出来。
李啸安慰自已,现在能有这种粗糙的慢干水泥用也不错,这已是超越时代的高科技产品了。没办法,这毕竟是在明朝,而不是现代社会,李啸凭一人之力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李啸赏给了廖全禄三十两银子,以鼓励他想出用瓷窑烧制水泥的办法,并最终成功将水泥烧制了出来。
廖全禄正捧着赏银笑得合不拢嘴,又一件喜事传来,他被李啸任命为水泥厂厂长。全面负责水泥的生产工作。
现在,几大重点项目均已试验成功,李啸决定,对现有产业进行重组优化。
这样做,当然是为了更好进行钢铁及相关产业生产。
按李啸的计划,马耆山重工业区正式成立。暂由李啸自已总体负责。
工业区内,包括砖厂、铁场,水泥厂。
其中铁场包含的下属厂矿最多,占地面积最广,其中有炭厂,挖矿场,碎矿场,焦煤厂,冶炼场。锻造坊。
李啸把炭厂从砖厂中分离出来,也是为了铁场更好地运作。毕竟现在制造内燃砖可全部用煤代替炭粉。
各厂的责任人也已委派,其中砖厂负责人为祝大声,水泥厂为廖全禄,铁场各厂矿均由为颜均总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