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烁问汤若望,济尔哈朗把搜刮的粮食都放哪了?
只要烧掉清军的粮草,满清二十万大军,用不了半月,饿也能饿死,那就不用动大炮拆北京城了。
汤若望答道:“这个,我被强行迁往盛京之前看到过,济尔哈朗早就有和北京城共存亡的打算,在中原搜集了很多粮食。
在承天门南边的甬道之内,他命工部建了好几百个粮仓,把搜集来的粮食都装进粮仓里,整个甬道都占满了。”
这甬道十分宽大,是皇帝出入京师和将军们出征,打了大胜仗凯旋而归,才能走的地方。
按地理位置讲,甬道所在,就是现在的广场。当时的广场,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正阳门到,中间还有一个大明门,也就是满清后来的大清门,解放后,围墙和大清门也都让伟人给拆了。
在大明门至承天门这条直线的中间道路两边,还建有围墙,四角有角门,中间才是今天广场的主要占地。
这围墙之内,确实是存放粮食的极佳场所。
四周空阔通风,地上铺有石板,还能防潮。
关键是只要守住围墙四角的角门和大明门,谁也无法进入甬道偷粮食。
王烁自言自语道:“若是能进去,把这些粮食都给他烧了,他就没法坚持在城里了。”
汤若望笑道:“粮食是济尔哈朗的命根子,他这才放置于京城中心,派重兵看守。
那地方在北京城最中心呀,况且,这四周到城外,还有重重关口城墙,您不用武力,恐怕就更没法冲破层层防御接近了。”
北京城里已经没有百姓,骆养性的密探就没有了混进去的机会。即便他在满清军队中还有卧底,恐怕也很难接近这军事重地。
果然,骆养性知道王烁要兵不血刃占领北京,也考虑到火烧粮食的办法了。
可是,北京各城门已经关闭。为防西北军大炮,城门落了千斤铁闸,闸门内以黄土填实城门洞,早就不能进出了。
这济尔哈朗也真够狠的,怕有意志不坚定的官兵投降,连出城的路都一条不留了,骆养性根本无法和城内取得联系。
即使能取得联系,他的卧底也无法接近存放粮食的地方,烧粮食,门儿也没有。
这特么咋整?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军队,用大炮把这北京古城给生生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