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发展速度不同 拖延也非妙计

济尔哈朗在偷偷学西北的技术造火枪,这个王烁是心知肚明的。

发展经济,根据地需要大量的钢材,钢材生产不私有化是无法提高产量的。但关键技术还保留在军工基地,即便济尔哈朗买到的钢材,也不是用来造火枪的,只适合做水泥建筑的钢筋支撑,或者打锄头铧犁用。

济尔哈朗没有机器设备,王烁不担心他能造出多少能用的火枪来,大炮就更不用说,没无缝管制造技术,没击发底火装置,能死他也造不出来。

再说,他也不可能给他足够的时间来研究这个,不等他研究明白了,王烁就打到北京了。

济尔哈朗毕竟是古代人,他脑子里无论如何不会有王烁的现代技术和管理知识,他只惦记着拖一天算一天呢。

可你就不想想,人家直接就是现代发展模式,直接向工业化迈进,你仍旧是脑子不开窍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拖的时间愈久,你岂不是愈加落后?

你那边费心劳力能做火枪了,没准儿人家就能造半自动步枪和机关枪了,你那火枪还是落后。

那边有王烁啊,将来的东西他都知道啊,只要条件合适了,他肯定会制造更先进的东西。

凭济尔哈朗古代人的见识,他就是再聪明也不会想到这些,他斗不过王烁。

此刻,济尔哈朗压根儿就没往那些地方想,他正瞅着西北军的漏洞呢。

人家有电报机了,各部队通过电报机下达指令,有前敌指挥总部,还有后方决策总部,宋献策弄一大帮参谋们,整天围着地图转,哪会那么容易让你找着漏洞?

结果就是,西北军渡过黄河之后,各集团军齐头并进,依靠先进武器,同时发动进攻,使清军各防线同时面临压力,毫无破绽可言。

济尔哈朗就纳闷,要说渡河的时候,王烁统一规定了时间,大家一起开始,这个还说的通。

可渡河之后,各地方地势不一样,防守牢固程度也不一样,西北军有些已经快速突破防线,却突然停止进攻,原地驻扎了。

他们不冒进,而是在等待另一个方向上的军队突破之后,然后他们才统一行动,向下一道防线进攻。

反正武器先进,不怕清军反击,那就跟围猎一般,把清军圈到一起,然后彻底消灭!

绝不能把仗打成犬牙交错,敌中有我,我中有敌,让清军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