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得仁如此说,金声桓就劝解道:“此一时彼一时也,他发那个命令的时候,还在兰州呢,后来就没再提过。
前些时候,他攻破徐州,捉到了前明辽东经略洪承畴,不也没杀吗?听说还好吃好喝的侍候着呢!”
王得仁斜眼看他道:“那是关押着!谁知道他是不是要把洪承畴养肥了再杀啊?”
金声桓这个气,你当洪承畴是猪啊,还养肥了再杀!
他道:“不管怎样,咱们先派人过去,试探一下王烁的口风也好啊,总比让李定国抓住的好,你说对吧?
再说,咱们手里有光武帝朱以海呢,说不定王烁也愿意挟天子以令诸侯,看在咱们献个大明天子的份上,对咱们法外开恩呢?”
王得仁终于被金声桓说动,事不迟疑,立刻派手下过江,联系王烁。
于此同时,他们也派出使节去见李定国和郑成功,要求停战谈判。
这么干,一是为拖延使间。和西北军联系,当然需要时间。二也是想着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万一李定国答应收留他们,给他们的条件比王烁好呢?他们自然就投李定国了。
西北军驻守江淮的,是新组建的江淮兵团司令王建国,接到金声桓使者报信后,不敢私自做主,连忙将金声桓书信和所知道的情况一并写信说明,派信使通过驿站,迅速向西安传递。
虽然驿站有快马接力,从扬州到西安,最少也得走个三五天,加上西安方面开会研究的时间,命令传到王建国手里,十天的功夫就没了。
因此,决策层做决定时,必须考虑到时间因素造成的情况变化。
宋献策认为,金、王二人向他们请降的同时,必然也会和李定国谈判。这俩见利忘义的家伙,当然是谁给他们的条件优厚就会选择投靠谁。
按照西北政府律法,这俩当过汉奸的家伙,不砍头就不错,想着再痛痛快快的欺压百姓,那简直就是做梦了。
但他们的投降,对西北政府是有很大用处的,应该法外开恩,收留他们。
王烁就不明白了,问道:“他们对我们有什么用处?难道咱们还要利用他们过江占领南京?
南京在李定国看来,就是他们南明政权的首都,恢复南明,保永历进南京,是他现在的最大愿望,对南京他肯定是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