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烁把自己担忧徐州围困时间长了,把老百姓都饿死这事对宋献策讲了,他可不希望有这样的惨事发生。
宋献策听了,不由暗叹一口气。
他们这位大将军,战场厮杀,凶狠无敌,可战场之外,却总是有妇人之仁。
为得天下,一城百姓其实算不得什么,这是他们的命,无可奈何的事情。
可王烁就是不能看着百姓因为自己的部队围城而活活饿死。
按说王烁这种性格,便如楚汉之项羽,是无法成就大事的。可偏偏他这种妇人之仁,让他爱护每一个百姓,提出人人平等的治国方针,成就了他西北政权的基础。
也许,天意让王烁成为下一个帝国的皇帝,与性格无关罢?
此刻,宋献策心里还想着别的事情。因为金声桓、王得仁两人接受何洛会投降这件事情,做的有些匪夷所思,好多地方不合情理。
如果他们是接受永历朝廷的命令,这么做,是说不通的。
江淮是南京的屏障啊,永历早晚是要以南京为都城的。没有江淮,南京直接就暴露在敌人的攻击之下了。
即便他们想除掉这帮清军,也应该先利用他们,和西北政权联系,先保住江淮一带,以后自己部队渡江,稳固住这些地方以后,再图消灭。
难道,金、王两人是假托永历的名义,自己做出的决定?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他这里想不明白金、王要干什么,王烁那里却在考虑先解决徐州了。
徐州城墙坚固,博洛还有五万大军在死守。辛思忠现代大炮倒不少,那是用来吓唬人的。
他总共只有一千发炮弹,一路打到徐州城下,已经消耗差不多了,没法指望他利用大炮把城墙给轰开。
想立刻拿下徐州城,不做出巨大牺牲是做不到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博洛饿的没力气了,甚至是饿死了,再去捡现成的便宜。
反正北京的多尔衮没有继续派兵南下的迹象,看来他是接受现实,要放弃黄河以南了。
博洛既然没人救他,又不服气,不投降,那就让他在城里饿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