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大家费心极虑许久制定的作战计划失败,甚至导致整个西北根据地遭受满清大军重兵进攻,面临覆灭,这是李过无论如何不肯接受的结果。
在这个关键时刻,军校的教育起了作用。
他没有像以往跟着李自成的时候一样,危急时刻大脑发热犯浑,死守延安。
他继续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敌人,延缓敌军进攻速度,自己则率兵团主力,主动放弃延安,向南面的富县,洛川一带撤退。
他撤到南面,还是考虑利用高原的有利地形,和占有兵力优势的敌军纠缠,争取利用地理优势,阻击多铎和阿济格于富县、洛川之间的沟壑里,让他们无法到达西安。
但这样做就有一定危险了。他必须把这个情况详细报告在西安的宋献策,让他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
这时候,宋献策正集结自己手里的兵力,准备去斜谷道支援王烁,闻听李过丢了延安,不禁大惊。
延安的重要性,宋献策当然十分明白。
战局发展到现在,延安是绝对不能丢掉的!
尽管李过一再解释他还有把握把清军阻挡在洛川以北,宋献策还是不放心。
考虑再三,他一面把情况派人通知王烁,一面命令西安的半个军,一万人马出发,跟随自己去洛川汇合李过,帮助他尽力守住洛川。
王烁接到宋献策的书信,也犹豫了。
一招失算,满盘皆输。如果清军从北面杀过来,自己还不能在这里消灭掉豪格,那么,他就要被清军合围消灭了。
是放弃整个战役计划,下令全军撤退回根据地,还是赌一把,继续执行战役计划?他还真有点头疼了。
骆养性的情报系统,已经从北京传来消息,多尔衮已经亲率大军进入河南,直扑潼关而来。
在他的身后,吴三桂已经进关,率十万汉军绿营兵紧随多尔衮之后,也是奔着潼关来了。
辛思忠那边是不能往外抽调兵力了。不要说往外抽兵,就是不抽,五万对二十万,就算有潼关之险,能不能抗住多尔衮的进攻,都没有把握。
而他这面,豪格已经疯狂进攻五天了,多处险关都是几次易手,双方反复争夺,死伤累积。
手下的士卒已经牺牲过半,虽然精神可嘉,疲累至极都还在大呼酣战,互相鼓励,但他知道,就是再有精神力量武装,人总有坚持不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