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颜思齐之后,郑芝龙不断从大陆向台湾输送移民,继续拓垦大业,势力不断壮大,成为当时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
后来,他甚至直接武装登陆厦门,打败了明官军和投降了明朝的另一个海盗头目,他的宿敌许心素,占据了整个厦门地区。
郑芝龙海上势力的日益扩张强盛,引起明朝统治者的恐惧,多次派兵追剿,但均失败。
明政府既无力剿灭郑芝龙,又为了利用这支海上势力与荷兰人抗衡,镇压其他海盗,只好对郑芝龙施行绥抚。
崇祯元年,郑芝龙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九月就抚于福建巡抚熊文灿,率部降明,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
此时,郑芝龙有部众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在老家安平建置豪华府地,历时3年又2个月告峻。
从此,安平成为郑芝龙拥兵自守的军事据点和海上贸易基地。
郑芝龙受明朝招抚后,还是做了一些好事的,剿灭了不服从朝廷管理,四处袭扰的海盗,打败了荷兰人,迫使其与他合作,不敢再肆意进出中国海,把海上力量纳入地方官府体制,取得制海权,合法掌控东西洋贸易制度的运作,成为东方海洋世界的唯一强权。
崇祯十三年,明廷擢升郑芝龙为福建总兵官,署都督同知。
“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商贾有二十倍之利。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
他在自己老家泉州安平镇大建豪宅,直通海口,做为航海和经商基地,打破官方的海禁,繁荣海市。
他的武装船队旗帜鲜明,戈甲坚利,航行于中国沿海、台湾、澳门和日本、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之间,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势和财力,扩大海上贸易,几乎垄断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贸易。
“自就抚后,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往来。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芝龙以此富可敌国。
自筑城于安平(今晋江安海),海舶可直通卧内,可泊船径达海,八闽以郑氏为长城。”
弘光帝继位之后,加封郑芝龙与其三弟郑鸿逵为安南伯及靖鲁伯。
弘光政权灭亡,郑芝龙、郑鸿逵与福建巡抚张肯堂、巡按御史吴春枝、礼部尚书黄道周等,拥立唐王称帝于福州,改元隆武。
郑芝龙受封平虏侯,掌握军政大权;旋晋平国公(二弟郑芝虎前战死),三弟郑鸿逵(原名郑芝彪)为定西侯,旋进定国公,四弟郑芝豹(小字莽二)封澄济伯,侄儿郑彩亦封永胜伯,郑家官居极品。八月,隆武帝诏赐,晋平国公郑芝龙加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