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扬州十日心怀忿 南京城破复忧伤

史阁部唯一一次到中原来,竟是调停南明两军之间的内斗。

他到达河南东面的睢州和徐州。

此时,连跟他来的手下幕僚看着到处空虚的关城,都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劝他趁机北复中原。

然而,幕僚进言,“劝之渡河复山东,不听;劝之西征复河南,又不听;劝之稍留徐州为河北望,又不听。”

对于史可法罔顾华北沦陷,时人有诗慨之曰:“两河义士雄心灰,号泣攀辕公不驻。”

史可法就这样眼睁睁的失去了最佳的战略时机,“有效”配合了清军,让清军得以全力对付李自成。

1645年1月初,潼关战役打响,十三天后,西安的门户潼关失守。二月,王烁撤回西北,清军占领大顺首都西安。

那时候,南明政权里已经有人看出“闯为虏败,虽可喜,实可惧。”可惜都是些位卑言轻的人啊,对这些人,史阁部史大人是理都懒得理的。

机会就是这样,稍纵即逝。你不抓住机会,对手可不见得会放过你。

中原几场仗打下来,多尔衮已经看明白了南明政权的腐败和无能,比起崇祯的朝廷,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位史阁部比起袁崇焕督师,那更是连给他提鞋都不配!

既然你这么好欺负,我为什么不灭你?

多尔衮可不是什么善人,而且是个眼光独到,十分聪明的军事家,他可不会心慈手软的有机会不把握,给南明留下翻本的时间。

1645年4月,清军腾出精力,开始收拾南明政权。很快,多铎就率大军杀入江北四镇,包围了扬州。

其实,在大顺、大清和南明三国博弈中,南明政权占据着绝对的人力、物力的优势,国力最强。

只说南明控制着的淮河以南地区,这里乃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且没有经受李自成的战乱祸害,是最富裕的地方。只这一个地方的出产,就比满清和大顺的出产总和都高!

这么强大的优势,按理说击败满清,收复中原,是大有希望的!

我们这位史阁部想过这个问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