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烁和李岩、宋献策在永平阻击住多尔衮,李岩和宋献策跟他回西北,他实际上已经在改变历史,至于能不能挽狂澜于即倒,现在还是未知数。
但他在西北的部队已经开始装备近代火枪,这是一个绝对的优势。
有了李岩和宋献策这两个大战略家,以后怎么办估计就不用他发愁了。
要知道,他的部队虽然武器上比满清稍微先进了一点,这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个乱世待这么久,王烁的见识和战略思想已经和现代做屌丝股民时有了天壤之别。
他完全能够体会到这一点,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战略出发点和好的政治手段辅助,如李自成一般,优势迅速转化为劣势也只是一瞬间的事,即便你拥有先进一些的装备,也不见得管用。
就象李自成,大军百万,民心归顺,因为没有执行一套完整的好政策,战略上不巩固后方就盲目的去进攻北京,短短一年,优势急剧转化为劣势,面临着失败。
近代的朝鲜战争,武装到牙齿的老美比起小米加步枪的新中国,武器不知要先进多少倍,最终的结局,恐怕除了伟人,没有任何人可以相信和接受。
李岩不会被李自成杀掉,宋献策不会最终无奈投降多尔衮,而是都跟他在一起,为一个新的中华而奋斗,这才是最重要的。
到了这时候,蝴蝶的翅膀,算是真正开始煽动起来了。
想到这些,王烁的心里是激动的。但什么事不到最后时刻,都有再发生意外的可能。
他之所以把卫队的所有人都留下来,一个人去北京,就是怕再发生什么意外。
临走,他把卫队的所有人都集中在一起,告诉他们,李公子和宋军师,比任何人的性命都重要!
在他回来之前,这两个人一定要保护好,一个寒毛都不能丢!特别是不能改变行军路线,不能让他们去见李自成,必要时就是采取强制手段,也要等他回来!
不是为陈圆圆,他无论如何都不会离开李岩和宋献策,但他和吴三桂一样,就是舍不得,这不是他自己可以说了算的。看来,他还真算不上英雄。
想起吴梅村老先生那首“圆圆曲”里“无奈英雄是多情”这句,他也只有苦笑了。
王烁挂记陈圆圆,打马急赶,当晚亥时未过就赶到北京东城下。
城外静悄悄的,只巨大的城郭在暗夜里愈发显得黑暗,一直向四周的黑暗中延伸,直至和这黑暗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