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曾经命令唐通向一片石以外,一直到连城的路上打探,唐通回报,未发现清军。
如果唐通是故意把这封顺治给吴三桂的劝降信拿来给闯王看,而不是抓住了满清的信使,那说明什么?
当然这封信仍旧是为离间吴三桂和闯王,关键是唐通的哨探抓住满清信使的可能性太小了,可以说根本就不可能!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唐通暗中已经投靠满清了。
让宋献策这么一说,李岩也觉得有这个可能了。
最近以来,满清网络了不少中原武林败类,四处活动,劝说、贿赂明军将领为满清卖命。
他在涿州遇险,就是这些武林败类所为。
这么看的话,不仅唐通投靠了满清有可能,而且满清那边早就已经开始在筹划入侵中原了。不然,他网络这么多汉奸干什么?
“若是唐通已经投靠了满清,他说至连城一面未有清军活动,那反而恰恰说明,清军正在自连城向山海关赶来!”宋献策分析道。
王烁也觉得,事情十有八九就是宋献策推测的那样,要不然李自成怎么会战败呢?
李岩还是没完全想明白这里的关窍。
据唐通所言,确实是他的哨探巡逻时于通往山海关的路上抓住了满清信使。而这条道路,也的确是在一片石关下五里以外的地方。
这里面,确实存在漏洞。唐通的哨探到关外五里去巡视,有些蹊跷。但没有确凿证据,仅凭这一点就断定抓住满清信使是假,甚至认为唐通已经投靠满清,有些过于牵强了。
宋献策说李岩道:“你整日说我书呆子,我看你才是书呆子。你怎么就不想想,唐通是忠于职守之人吗?他若忠于职守,怎会不战而降?
一个降将,贪生怕死之辈,得过且过,又怎会突然变得勤奋起来,将哨探放到五里之外?即便他突然变得忠于大顺陛下,吴三桂反攻山海关,他为何又是不战而逃?”
李岩恍然大悟。
宋献策急忙修书,将自己的怀疑写成书信,令士卒快马赶往山海关,送与闯王,提醒闯王防范满清。
山海关激战至下午,宋献策的信使终于将书信交到了李自成手里,此时满清主力还没有到达山海关。
如果李自成相信宋献策的分析,大军撤回京师,据京师坚固城墙抵抗,同时聚集各路兵马,里应外合,夹击满清和吴三桂,说不定还有挽回失败的希望。
李自成看罢宋献策的书信,将信件交与刘宗敏,笑笑道:“军师过虑了。朕上午已经传令,让唐通率本部人马,绕过长城,进攻山海关背后。你听,山海关北面正在厮杀。唐通若是投靠满清,如何会攻打山海关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