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顺军的布置来看,应该说是很周密老到的,并非没有准备,也并非不知道清军动向,这些在一些史籍里均可以看到。
李自成出北京,并非是直奔山海关,而是去的密云,时间和多尔衮的军队调动基本吻合。
这说明,李自成对一切都有准备,并且提前做了精心部署,并非象现代某些“家”们理解的那样浅薄,失败的那么简单和愚蠢。
即便是山海关失利,也只是一次战役性的失利,并不能对整个大局产生致命影响。
他还有大部分的军队存在,完全可以象斯大林保卫苏联那样,层层抵抗德军进攻,直到把德军的资源耗尽,然后一举反击,击败对方。
但是,为什么李自成不但没有做到,一向勇猛善战的大顺军反而败的如此不堪呢?
因为李自成没有一个合适的政策来治理和巩固地方,形不成自己坚强的后方。这与他的出身和知识、见识的局限性有关系。
一句话,长城不是一天垒起来的,李自成的失败,原因也并不简单,是从最基本的原因开始,一步步积累所致。
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量变的逐步积累才形成了质变。
李岩,宋献策不愿意再跟从他,正是因为他们可以看的更远,已经看到了这些小原因积累成的大结果。
有着现代知识,而且经历过几次大战,有了军事经验的王烁,在听了李岩讲述李自成的部署后,也看不出有任何毛病。
只能说,李自成如果失败了,实在是天意如此,那个因为王烁参与进来的,所谓的蝴蝶效应,恐怕起不到任何作用。
大顺大军要向密云集结,李岩和宋献策都要跟随大军进驻密云。京师里只有李自成不动,等敌军动向确定后,李自成才会出京,坐镇中军,指挥作战。
王烁也不想出京,他和骆养性商量好了,利用刘宗敏出京这个机会,把太子朱慈烺从刘宗敏府中救出来。
骆养性有个下线,原来就在那个王府里做管家。刘宗敏进驻王府以后,他还是管家,只是里面有刘宗敏的亲军营,他不敢乱说乱动。
刘宗敏向密云出发以后,肯定会带走他的亲军营。这时候,府里士卒不多,王烁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武艺,在骆养性帮助下,将太子从府里弄出来。
这一段时间,王烁跟着李岩,学了不少步下作战的技能。
武术这个东西,一步通步步通,王烁本身就是马上无敌的战将,身体素质在那里摆着,徒步作战,缺的只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