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分兵以对吃喝不足 为谁而战铁匠不满

李自成在朝堂之上,实际办不成什么事。

朝堂上说话,行动坐卧都得讲规矩。他活了三十几岁,就不知道规矩是个什么东西。

让他讲规矩,跟给他上刑罚没什么两样。

朝堂之上,他也就哼哈作势,应付完一大帮他认都认不全的官员,然后就匆匆散朝回后宫。

这时候,真正有事的部下们才来找他。

牛金星虽然反对他这么干,但朝堂上前朝官吏党争恶习难改,吵吵嚷嚷,也确实没法说正事。只好先这么着,等哪天皇帝适应了,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再说。

目下许多事情急等着办,也没法过于讲究。

后宫除了他们这些亲信部属,其余前朝官吏进不来,倒是个商量正事的好地方。

牛金星终于清完了包括紫禁城以内,所有府库的库存,银钱不足五百万两,粮食不足五十万担。

也就是说,不包括京师这些百姓和官员,只大顺的这些军队消耗,这些钱粮也支撑不了三个月。

这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人活一天就得吃饭,马活一天就得吃草,修理军事器械,制造武器,搬运粮草,哪里都得花钱。而官员俸禄,城市管理费用,等等的这些都还没打算进去,还想着赈济饥民争取民心,想都别想!

牛金星只能赶去坤宁宫,将这个情况报告李自成。

李自成原本打算,中原已经折腾光了,打开京师,获得国家的钱粮,可以让他度过这个暂时的危机。

想不到,崇祯和他一样,都是叫花子!

这些粮草银钱,根本支撑不到麦收,怎么办?李自成急忙令人传刘宗敏进宫商量。

能给他解决眼前危机的,只有牛金星和刘宗敏两个人,宋献策和李岩总是弄些大道理。

大道理谁不明白?关键是你得有条件有能力去实现那些大道理。饭都吃不上,讲大道理能当饭吃?

这也体现出李自成没有远见,不能成为一代英主,只能做流寇的性格。

一个没有真理,没有主张,没有理想的军队和政府,又能走多远呢?

关键时刻,他不考虑如何坚持住真理,坚持住自己一心为民的主张,只考虑如何解决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