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说感受觉前景不妙 谈条件狮子大开口

这些大臣里最冤枉的,恐怕就是李岩了。

免赋免瑶役是不假,你闯王紧着点花,别大手大脚,逮着明朝的粮仓就给分个底儿朝天,咱们至于没粮没钱吗?

现在跟他争这个,已经毫无意义了,李岩干脆不说话,闷声发大财了。

李自成也觉得自己这话说重了,得往回拉拉,于是接着说道:

“孤说这些,不是怪罪诸位。孤也知道,诸位都是旷世名臣,已经尽心尽力了。主要是中原这些年承受了太多的战乱,跟人一样,穷困潦倒,再也供不起咱们折腾了!

稳固大局,善待官吏,善待黎庶,这些大道理,孤自起兵就开始琢磨,心里都明白,即便你们不在孤跟前,把孤的脑袋吵的生疼,能办,孤也会尽心尽力去那么办。”

噢,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陛下是让他们吵的心烦了,那大家干脆闭嘴吧。

就听李自成接着往下感慨道:

“有一天,你们都挨个到孤这个位置上坐坐,你们就明白了。好些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实难!

这把椅子,虽然铺着厚厚的棉褥子,可这棉褥子下面,生着无数钢针,无时无刻不在扎孤的屁股!

大道理,以后诸位就不要讲了,孤才三十八岁,还没糊涂。诸位有闲暇的时候,多多想些实际可行的法子,怎么弄来钱粮,怎么养活这几十万军队,这就是孤最需要的!”

这番话讲出来,底下大家更是哑口无言了。

他们议论的这些,在崇祯的朝廷上,恐怕也不例外在议论。

可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这些大道理就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崇祯和李自成的境遇,其实没什么两样。从这个方面讲,崇祯也是可怜的。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崇祯走到今天,大部分责任,还是他决策失误,自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