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酒馆雅间谈论,并没有留意到门外还有个偷听的。
谈的投机,两人又重新落座,续酒再谈。
李岩道:“大顺王几十万大军兵临居庸关下,破关进京已成定局。而崇祯帝至今却不战、不降、不和。北京城外,除吴三桂在山海关的关宁铁骑,已无可战之兵。如若崇祯帝调关宁铁骑卫戍京师,则关防空虚,恐鞑子借机攻破山海关,那时局势将更加复杂难料。”
这个王烁却知道,崇祯确实下令吴三桂进京驰援,吴三桂此时估计是已经不看好崇祯,有了投靠李自成之心,率军在山海关附近墨迹,到李自成攻破北京,他又返回山海关了。
但和李岩这种头脑敏锐,思维发达的人直接无凭无据的说结果,估计他也不信,反倒显得自己浅薄了。
他思考一阵说道:“我想,率兵进关不是小事,多尔衮定会考虑后果。闯王几十万大军兵临北京,声势惊人。
多尔衮虽精明,但对闯王实力并不十分了解。满清兵少,又从未与闯王交手,能否战胜大顺军,他一定心存顾虑。
在此情形下,他不敢轻易率兵进关。闯王若能收服吴三桂,则北边应该不用过于担忧。”
王烁说的颇有道理,李岩忍不住点头。
王烁却纳闷,北京已经岌岌可危,这位崇祯先生,明知打不过,为什么不跑呢?他把心中的疑问对李岩讲,李岩也闹不明白。
按说李自成只是占领了黄河沿岸,崇祯在长江以南还有半壁江山可倚仗,再说这时候江南远比江北富庶,他还有的是机会翻本,他不跑到南京去组织军队反击,反而懒在北京等死,真是又滑稽又诡异。
王烁也希望李自成可以守住北京,不让多尔衮进关。
不管李自成的军队多么没有纪律,总比还带着野蛮气息的满清进来,烧杀掳掠要好的多。
他尽量把就他所知的历史上,李自成失败的原因说出来,让李岩知道去提醒李自成,以防患于未然。
但现代的历史,与他来到这个世界所经历的,大有不同,谁又知道这样做管不管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