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烁一路边走边感慨,沿着渭河向东,晓行夜宿,这一日到达了潼关。
潼关在黄河与渭河的交汇处,地处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交界。
黄河从西北黄土高原激腾奔涌而来,在这里改向东流,河水冲击南岸转向后,水流变得舒缓,河水里夹杂着的大量泥沙,到此沉积下来,於积出一块平原。这个地方的水道也变得狭窄,且水流缓慢,成了一个天然的理想渡口。
潼关就建在这冲击平原的南边山坡上,黄河对岸,便是山西的风陵渡。过潼关向东,就是河南地界了。
潼关这里,除却这块冲击平原,四周均是高山,无法通行。潼关就恰恰封锁住这个咽喉,是以潼关也有“陕西门户”、“关中锁钥”之称。
从陕西无论是北渡黄河去山西,还是向东到河南,都必然要从潼关下经过。王烁想去河南,也必须经过这里。
其他关口都可以绕开,唯独这里是绕不开的,除非你多走十几天甚至几十天路,翻越商洛群山。那赶到北京,黄花菜都凉了!
王烁站在远处的山头上眺望潼关。此时的潼关和他在现代见过的潼关完全两码事,没有跨越黄河的大桥,没有高速路,但城楼却比现在的要高大巍峨许多,还有沿着山势绵延数里的城墙,将平原与远山阻隔开来,整个关口更加雄伟壮丽。
潼关城上,沿着城墙插满了大顺军旗,有大队的士卒防守。城楼下关口上有士卒站岗,搜查往来百姓。城外各山头上还建有烽火台,也有士卒据守。
由于四周都是大顺地盘,没有敌人,关上守军盘查不严,但硬闯肯定是过不去。王烁带着四十余人,还有战马,太扎眼,容易引起顺军怀疑。
大家对过潼关早有准备,此时便分散开来,两三人一组,或者干脆一个人牵着几匹马,互相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一组人过去了,另一组人马才从远处往关口走。过关之后在关下不远聚齐,然后再向河南出发。
王烁担心出现意外,自己缀在最后面,看着大家依次出关口。
关口顺兵只是问问干什么的,去哪里?看看没有问题就放行了。碰上值得怀疑的,才仔细搜查,搜查不出什么来,也就放行了。
王烁的人都是农夫走卒打扮,顺兵一看就知道没什么油水可捞,基本问两句就让过去了。牵着几匹马的麻烦一些,但只要编个理由解释一下,实在不行再塞些银两给关口士卒,还是可以过去。
最后一组四五个人,都是步行,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王烁放了心,跟在他们不远处,一起向关口走去。
到得关口,顺兵照例问道:“干什么的?”
一人便弯腰讪笑答道:“前边杨家庄的,去那边马家村亲戚家里帮忙,这不才赶回来。今早上您问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