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土官流官

明末的青海,并非王烁想的那样,理所当然都属于明朝,而是各种势力混杂,情况相当复杂。

青海属于明朝直属的地方,与现代的中国地图差距甚远。

东面从庄浪往西,到青海湖东面,也就是海东,南面至柴达木盆地,北面至祁连山脉,与甘肃搭界,大致这块地方,属于明朝西宁卫所有。

青海湖以东,属于蒙古厄鲁特部固始汗建立的汗国。固始汗坐镇西蕃,也就是现在的西藏拉萨,海西的青海部分,则由他的十个儿子分别统领,号称十台吉。(蒙语,太子。)

另外,青海许多地方还有吐蕃藏人的势力。他们名义上归属明朝朝廷,实际各成势力,崇尚佛教。各地有名的喇嘛庙里的,受过朝廷封号的活佛,往往也是最高权利的拥有者。

除以上两个大些的势力,青海还有少数回鹘,萨拉等民族,散居在各地,影响甚小,不足为虑。

西宁卫直属的这些地方,多以汉人或者是汉化了的少数民族为主,靠种地为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便是戍卒。

戍卒多随军征战来到这里,然后便在这里娶妻生子,定居下来。戍卒制度是明代军队的基本军制,全国基本一样。

明军制规定,戍卒以戍所为单位,在其驻防地附近居住,国家划拨给予部分土地耕种,用于生产戍所所需粮食,剩余归耕种者家属所有。

戍卒组成的家庭,每户必须出一人组成军队,是谓戍卒,一所大致一千户组成,故戍所指挥官往往被称之为千户。

戍卒是世代相传的,倘若有一户后代没有男丁,则需从祖籍过继男丁,或者重新迁一户有男丁的过来替换。

西宁卫直属卫所是六个,也就是六个千户,散布于西宁周围,主要用来保卫西宁卫直属地的安全。西宁城内设指挥使,兵备道,这些机构都随着戍所的戍卒,被马爌调往肃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