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概捕猎多少头呢?
摩斯塔达人竖起手指,表示:“一头就好。”
一头便已经够吃了,□□捕鲸本身就是危险的活动,不熟练的战士是很有可能被拖入大海的。
再加上捕猎过多,鲸鱼吃不完,留在岸上的话,伴随着时间变暖,很有可能会出现鲸爆。
那样危险又可惜。
那至于为什么,分明这次的迁徙幸运地没有遇上雨期,大角鹿群抵达东南岸的时间还是比往年要晚一些呢?
摩斯塔达人的猜测是,也许头鹿在路上,还是有尝试放慢脚步的,为了那对意外生产的母子。
只是没想到后者最终还是遭遇了不测。
而摩斯塔达人的这般猜测,也有自己的根据。
据摩斯塔达人观察,这样意外生产的大角鹿,在往年不是没有。
而往往出现这种状态的鹿群,最终到达终点时,都会比平常要晚一些。
自然有它的残忍之处,也有它的温情所在。
最终愿意对哪一处感受更深,便是人类自己的事情了。
鹿群终将会抵达东南岸,等到那时,追随一路的冰原狼也会暂时放下脚步,停在山谷之后。
这个停顿,是因为去到碎岛需要淌水。
这种地理环境不在狼群的舒适作战区内,再加上海洋附近可能会出没的鱼群,所以绝大多数狼不愿意冒这个风险--要知道,大角鹿本身并非是毫无作战能力的,其鹿角是相当凶猛的武器。
春天到了之后,雄鹿的作战能力甚至会加强。
当然了,如果恰好遇上鹿群整体迁徙比较完整,狼群追随一路都未能饱餐一顿时,母狼也会为了幼崽以身犯险,强行在深夜淌水上海岛,试图捕猎。
听摩斯塔达人说,早些时候的有一年,大角鹿群曾经拥有过一个特别强壮凶悍的首领,促使鹿群抵达东南岸的时间总是又早又完整。
如此一年复一年,附近的冰原狼生存环境低下许多,而大角鹿群的数量则年年增加。
那时鹿群迁徙起来,部队可实在是太庞大了。
摩斯塔达人为了不打扰鹿群,会选择栖息在冰面上,不上碎岛。
却不想入夜之后,曾亲眼目睹过这样一场战斗--母狼强行突击,被大角鹿群反起而攻之,最终仓皇而逃。
“嗷呜--”有摩斯塔达人试图模仿那一夜的狼嚎,凄惨又悲凉。
这个故事,就是那时大角鹿母子消失,摩斯塔达人见温山眠心情不佳,入夜后同他讲的。
据摩斯塔达人所述,这个状况的改变,是从冰原狼又出现了一个极强的首领开始。
自然总是这样,有自己的循环。
而类似的故事,摩斯塔达人通过里木塔,在这一路上,还指手画脚地同温山眠讲述了许多。
其中最基本的原因就是,等离东南岸越近,那些摩斯塔达人也就越意识到,这位跟随他们一路的客人,接下来好像要离开了。
也许迁徙之前连照面都没有打过,甚至也许在迁徙过程中的交流都不算多。
但即便如此,队伍中有一个人将要离开这件事,也依旧能触动人的心弦。
群居动物总是对“散场”这样的事有天然的排斥感。
不过等到了东南岸的岛屿之后,摩斯塔达人的心态便稍有转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