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玄转生后遇伏€€时,离前世死去已过将近百年。按照伏€€以往的脾性,通常有仇当场就报,如果他早早离开了封魔塔,不会这么晚才来无上伽蓝,所以他一定被困在塔中至少数十年,身心受尽了折磨。
伏€€忽而反应过来,望着了玄,一双锋利狐眸忽泛寒意:“我为了一场功德欺骗你的感情,为了一时痛快毁掉你的禅修,夺你慧命,坏你道法,你全都想起来了,为何还要留在这里?”
他微眯长眸,狐疑地凝视了玄,看到的仍是和尚眼中不改的平静,如一池水波不兴的空潭。
伏€€瘦了太多,薄皮贴着骨骼,已是有些脱形了。和尚看着伏€€的瘦削面容,在衣袖中的手稍微抬起,僵持几秒,还是没有摸上去。他并未回答伏€€的问题,只道。
“你瘦了很多。”
伏€€一怔。
他的目眦更红了。
当初狐妖肆意妄为地夺走僧人慧命,如今归还的却是满满一钹的苦情泪,此苦无边,苦的是他至死不伏罪的桀骜本性,亦是他九世里参不破悟不透的红尘痴爱。
第六世的琉璃塔,梵刹钟响一声声,赤发妖魔于诸佛前背罪伏跪,执拗诉辩,诘问圣僧何故不肯言爱。
第七世的无上伽蓝,世人苦拜一下下,绛裙美人于香灯前拨雨撩云,转眄流精,逼问高僧何故不肯姻娶。
字字掩盖衷肠,句句满含不甘。
世人皆说妖魔无心,他的一颗热忱之心早已化作肃杀的风,寒来时绞缠僧人的颈,暑往时黯然消融于唇齿。举世皆骂他为孽障,则他干脆狂悖无道、风魔九伯,狡妄夺去僧人的清净六根,转身在这尘世里无影无踪。
和尚甘心如芥,自愿放弃禅修,踏破红尘万里,到处寻觅妖魔,其实想问妖魔的只有一句话,如这园上题名。
狐狸,式微式微,胡不归?
可他等尽百年也等不来一句,微乎微乎,我同归。
第138章 138.只此浮生是梦中
几十年前,和尚在海棠春坞发现了伏€€留下的荆竹长箫,黯然离去。
妖界都流传近百年来了个魔佛,半边紫光,半边金光,两眼满是血丝,目眦欲裂,袈裟褴褛,看那模样像是寻仇的。
有妖在背后议论他:“怎么会有人半佛半魔呢?”
还有妖说:“怕不是离成佛临门一脚的时候,突然走火入魔了?”
和尚听着这样的流言蜚语,踽踽独行,有西天佛曾来试问他回头,那些话却如水投石,激不起半点水花。
他的魂魄在忘川受损,肉身也将要撑不住。他心知这里是妖界,自己是肉体凡胎,所为终究有限,纵然心中有再大的不甘,亦或不肯放下的遗恨,也难以对抗身体的生老病死。
他终是要死的,死了,就要再入轮回,难道他还能横渡忘川第二次?
可他不明白。
他入了七次佛门,修了七世佛法,究竟修出了什么,修出了所爱之人的终生怨恨?
他听着伏€€的诘问,却不能回答,只能道一句阿弥陀佛。他看着伏€€的泪光,却无力回应,只能故作视而不见。
他满肚子的质疑辨惑,无处可问,无处可发。他明白若想灭苦,则心不妄动,可他凭什么为了这虚无缥缈的佛法,舍弃掉一个活生生的爱人?佛法,究竟是慈悲,还是残忍?
他身为释子,入了红尘,理当做好永堕红尘的觉悟。他对一个妖魔动了心,理当做好禅修毁弃,共下地狱的觉悟。
……
和尚在行将就木之际,踏入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那是一片诡谲的森林,幽草生于涧边,蓝色溪流发着光辉。那溪流亮得仿佛藏了一个天空在缝里,向外倾泄着一道青光,在高低起伏的土丘之间流淌着。森林中长满了奇形怪状的大树,树冠是鸦青色的,遮挡住所有的天空,因此头顶反倒晦暗,唯有发亮的溪流盘曲着带来幽明。
这里一个人都没有,无边无际。
和尚沿着溪流而行,不知走了多久,来到了溪流的岔口。那里居然摆着一个卦摊儿,摊前坐着一个方士,旁边挂着一道黑旗,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执迷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