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节流之法

见她变脸变得如此之快,贺琴舒反倒对她有了几分兴趣。在现代时,因为成绩不好,她常被那些高材生戏弄,她们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让她防不胜防。既然走到哪儿都要遇到这种人,不如趁机学学应对的办法,免得总吃哑巴亏。

想到这里,贺琴舒向小翘露出一个微笑,温和说道:“我为何要告诉你?姑娘又是苏大哥什么人呢?”

见贺琴舒问起,小翘理了理鬓发,扭捏说道:“我虽不是苏大哥什么人,但与他做了一年多邻居,平日互相帮衬,关系极好。我受伤时,苏大哥关心有加,日日皆来探望,可见他待我与旁人不同。如今他家里来了外人,我自然是要过问的。”

贺琴舒听了点点头,依样说道:“我亦不是苏大哥什么人,但与他同一座宅子住了数月,平日里互相照拂,关系极好。我受伤时,苏大哥关心有加,日日皆来探望,可见他待我与旁人不同。姑娘冰雪聪明,应当知道,自然是苏大哥让我住在此处的。”

小翘登时气结,略想了想,又怕她当真有些来历,闹起来时惹得苏睦阳不快,便冷哼道:“姑娘既是不愿说,小翘也不勉强,日后大家一墙之邻地住着,若有什么事情,互相通个消息吧。”

说着,不情不愿地将盘子放下,扭着腰肢去了。

贺琴舒本想连盘子带饼扔将回去,想想晚上还要吃饭,如今凡事都要节俭,而那小翘对苏睦阳颇有好感,这糖饼想是颇花了些心思,便又忍住,端着盘子回来,锅里的水早已沸腾,急忙将火熄灭,将水舀入碗中。

就着白开水吃了两只糖饼,简单打发掉晚饭,贺琴舒来到房中,将带来的衣服用品样样数数地摆好,这才发现,月芙不仅为她带了两柄罗扇、各色绢帕和数个驱除蚊虫的轻纱药袋,还放了一只小小的凉枕,除了平日用的胭脂水粉外,还装了崭新的香脂青黛,饰物之中,多是些玉簪银钗,既不显眼,又好搭配。

贺琴舒不禁有些鼻酸,出了一会儿神,将凉枕取出来摆好,又将药袋挂在帐前。

向窗外望去,风雨过后的夜晚,月华如水,清透明澈,分外动人。她不由想起荷塘边的那夜,卸下冷硬面具的慕容释晟,轻轻握住她的手,低低笑道:“盲夫哑妻,倒当真是天生一对。罢了。”

风平浪静地过了一个月,贺琴舒已经渐渐适应了威城的生活,知道早市时会有当天采摘的新鲜果蔬售卖,而到了晚市时,经常有肉蛋打折。她的伙食也日渐复杂,从一开始的清粥小面蛋炒饭,变成现在的两菜一汤,心情好时,还会做个红烧排骨之类的“硬菜”。

同时问题也来了,不论如何俭省,毕竟只出不进,此处不比王府,有的是蜡烛可用,晚间点的都是油灯,几天过去,灯油用完,她先换上厨房里用的油脂,谁知点上之后满室飘香,熏得人脑袋疼,出去问了一圈,才知道苏睦阳讲究养生,厨房里用的是上好的豆油,而点灯用的是劣等一些的菜籽油,只得花了两百个铜钱买了一瓶。后来有天夜间狂风大作,书房屋顶的瓦片被掀翻了几片,寻人来修理,又花了整整一钱银子。再加上每日买菜的花销,不觉什么,起初那五钱银子便已用了个一干二净。

屋漏偏逢连夜雨,先是生火时不小心将唯一的一双绣鞋烧了个大洞,接着劈柴也用完了,去集市上问时,一百斤要五十个铜钱,若要送上门,还得另外再加十个铜钱。

贺琴舒咬着牙让卖柴火的大叔送了两担柴上门,坐在廊下冥思苦想,坐吃山空肯定不行,可是该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贺琴舒将目标锁定在了住处离自家最近的卖柴人孙二身上。

这日午后,砍柴归来的孙二正在自家门前的树荫下休息,贺琴舒翩然而至,递上一个油纸包,里面赫然是两只雪白馒头。

孙二见状一惊,将手在身上擦了又擦,还是不敢去接。

贺琴舒拿起一只馒头塞进他的手里,笑嘻嘻地说道:“孙大叔,上次您给我送的柴火真好,又干爽又齐整,可好烧了。快吃吧,我晌午刚刚蒸好的,还热乎着呢。”

听她夸奖自己卖的柴火,孙二笑眯了眼,不再客气,拿着馒头咬了一口,嘟哝着说道:“不是大叔自夸,他们那几个人卖的柴火,好多都为了多买些银钱洒水加分量……”贺琴舒接着说道:“对了,大叔,跟您商量个事儿。以后再买柴火时,您给我包月好不好?”

孙二被她说得一愣,急忙将嘴里的馒头咽下:“包月?包什么月?”

贺琴舒及时递上一壶半温的清水:“孙大叔,我想问问您,您平日里卖柴,要卖多少铜钱才有赚头?”

孙二来了精神,扒拉着手指给她算账:“姑娘,我卖柴只是赚了几个辛苦钱。我给你算算,到山上砍柴,一来一去,要花整整半天的工夫,只能砍得一担柴,后半日还要下地耕种,做些零散活计。刨去刮风下雨、头痛脑热,一个月至多砍得二十五六担,可我家里有四个娃娃等着吃饭,一百斤五十个铜钱,也就只够糊口而已。”

贺琴舒点了点头,轻叹一声:“孙大叔,我孤身在此,平日又没有进项,现下心

里慌得很。您,您这边当真不能再便宜些了么?”

孙二看看贺琴舒,咬牙说道:“一百斤四十五个铜钱,不能再少啦。”

贺琴舒眼睛一亮,凑近说道:“孙大叔,您看啊,咱们这个镇子上,卖柴火的一共有五个人,正如您方才所说,一百斤总要卖四十五个铜钱才行,但是你们五个人若是争起来,他卖五十个个铜钱,您卖四十八个铜钱,这样下去,不止不赚钱,怕是还要亏本。”

孙二眨眨眼睛,觉得是这个道理,便点了点头,更认真地听了下去,贺琴舒接着说道:“而您若是包月给我,每个月固定给我送两担柴,我给您九十个铜钱,咱两家虽然离得近,但我照样给您脚钱,每次五个铜钱,您看这样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