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变故

凤华权臣 明镜天 7595 字 4个月前

征讨战争仍在继续。

齐国这块硬骨头,没有长时间的磨损是打不下来的,然诸国也不是吃素的,十八般方法连环使用,准备用最多三个月的时间拿下齐国。

换做以前,齐国大抵还是可以用之前张培青分化诸国的办法来对付这一招联合,然而现今眼下,除了外患频频,齐国内忧不断。

短短两个月内,齐国各地屡生□□,起义者多为热血青年,是那种认定了就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硬茬子,且神奇的是他们背后总是能莫名其妙冒出来一些势力,这就更加助长了这些人的气焰。

本来大家都是愚民,没什么国家概念可言,起义这回事儿吧,就是因为战争之下粮价哄抬,吃不上饭,物资价格哄抬,穿不上御寒的衣裳,贼匪滋生,时常作奸犯科,日子过的吧安稳——

但是老百姓们求的不就是这几样吗?

基本保障都没有了,谁还不造反?

加上那个纷涌而至的谣言,神神鬼鬼出现在各地的宣扬齐国灭亡是天之所归的“神迹”这么一来,齐国内部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光是外部的干扰就让齐王脑袋够大了,后院起火他连派去镇压的人手都不够。

再说,人家敢起义,那就是抱着跟你斗的心思,国家给不了百姓们安定的生活,起义的人能给啊。

米粮不够?先抢了贵族富商。

衣裳不够?还是抢他们。

作奸犯科?起义人在自己的地盘内制定条例,增兵派守,这样一来不就安生了?

再说那些个贵族平日里作威作福拽的要死,今次终于让老子找到机会狠狠削你一笔,这样的好事谁不想干?

反正他们背后有人撑腰,谁怕谁。

如果看不出自家后院的事情有人故意搞鬼,齐王就可以把自己的脑袋摘下来当球踢了。

让他心惊的是,什么时候国内混进来了这么多心怀不轨的人?混进来一两个三四个还正常,但是这么大规模的,几乎每个州都有百人以上,那就是绝对的不正常了!

通关碟文来往盘查的紧密,按理说这些人能潜伏这么久是件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

齐王忽然想到了很久很久之前那次动乱,秦陈赵三国的流民无处可逃,当时诸国纷纷接纳他们,如果说什么时候能混进来人,无疑那是个最恰当的时机!

想到这里他肠子都悔青了!

那时候大家都忙着另一件事情,谁还有空管这个?再说了平日里他齐国本就纪律严谨,不会出什么错乱,自己便没放在心上。

就是这么小的一个疏忽——

就是这么小的一个疏忽!

一定是张培青干的。

齐王踹翻了面前的案桌,听着桌面上竹简和铜器砸在地上哗啦啦的刺耳响声,心中的怒火跟着一寸寸高涨。

大齐能落到如今这般境地,全都是因为张培青!竖子恨煞尔公也!

“大王,安州庶民□□,领头的庶民王奉川已占州自立,取安州三分之一。”

宫正小心翼翼地将方才递上来的消息传达过去,看着满地触目惊心的混乱,大气不敢喘。

他陪伴齐王二十年,从来没见沉稳的齐王发过这么大的怒火。

说来也是,大齐百年基业泱泱大国,如今却被逼迫到这种田地,身为一国之君怎能不无奈?怎能不愤怒?

尤其是最近一个月,起义跟疯了似的不断暴涨,大大小小镇压都镇压不过来。边疆战争之地的流民们惊慌逃窜,纷纷朝着内地涌进,除了带来混乱、饥荒、杀戮和心怀不轨的人之外,什么也添加不了。

就算他足不出宫,也知道现在外面大街小巷都宣扬着齐国将破,宣扬着诸国扬言三月之内覆灭齐国。

那三月之言,于今唯余十几日尔……

齐王听了他的话,有点想笑,“庶民?”

什么时候一个卑贱的庶民都敢造反?

放在往日,他定是要将这等野人贱民炮烙油烹,可是现在,对外尚且自顾不暇,对这些人齐王一时间竟然手足无措。

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公子肃呢?”

宫正赶紧回答:“回禀大王,肃公子前日已离开临淄城,有叔梁罗大将军保护,公子定能安康无恙。”

安康无恙……但愿吧。

他这么多儿子,就这一个可造的,只可惜他母亲身份低微,庶子身份下贱,上不了台面。当初自己虽然赏识这个儿子,却从未想过将王位传让给他,毕竟古往今来都是嫡长子继承。

然而天不遂人愿,齐国遇上这么大的祸患,性格懦弱的嫡长子不堪重任,他只能勉强承认这个儿子。

期盼日后此子能振奋大齐,重复疆土。

是的,齐王已经准备好了做个亡国之君。

想他一声征战戎马,无愧于列祖列宗,到最后竟回天无力,落得个如此下场。

其实在齐王心里,总是有那么一点希望的,他到现在都不相信,诸国能真的荡平了齐

国,他仍旧相信,很快齐国就会化解这场困难,到时候大齐要叫那些个宵小鼠辈们后悔。

若真能如此,他大齐的王室血脉便轮不到庶子来沾染了。

“去把太子叫来。”提起太子,齐王脸上温和了不少。

这是王后唯一的孩子,也是大齐唯一的正统血脉,从小齐王不知道在他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只可惜啊……

无论如何,这都是他最爱的孩子。

很快太子执便来到殿内,看见以往威风凛凛的父王这般苍老颓废,他鼻头一酸,险些落泪。

“父王!”太子执眼含泪水。

齐王最看不得他这个样子,动不动哭哭哭的,似个女子,当下看他不顺眼起来,怒叱,“寡人还没死,你哭个什么!”

他吼起人来还是很吓人的,从小在齐王的严厉之下长大,太子执吓得哆嗦,憋回了眼泪不敢再吭一声。

然而他要是大声反抗一下吧,还能让齐王觉得这孩子长了点血性,大抵是能用的,可是这么一声不吭和往常一样软弱,真是横看竖看都生气。

于是齐王二话不说将他骂了一顿,骂的太子执莫名其妙也不敢反抗,反正他往日便经常被齐王没头没脑的骂。

骂完了,口干舌燥的齐王见他儿子都快缩成乌龟了,心头怒火狂烈,又生出几分无奈来。大概也怪自己总是训斥他,才让他如此胆小吧。

齐王朝太子招了招手,“过来。”

太子执睁着眼睛瞅了瞅,犹豫了一下,小心地走上高台跪坐在齐王旁边。

齐王叹口气,抚摸着他的脑袋:“齐地欲倾,寡人将死,汝愿随寡人否?”

“父王!”太子执大吃一惊。

齐国,他的故国,难道真的无法跨过这个坎儿吗?

太子执的眼神坚定起来,他抬起头,第一次不畏惧地直视自己的父亲,这个高高在上的君王。

“父王,死国也,愿随之!”

“善!”齐王哈哈大笑,他的太子终于让他满意一次了,也不枉自己如此喜爱他。

都说距离三个月只剩下没几天了,都说齐国马上马上就要破掉了,然而事实证明,齐国远远没有那么不堪一击。

整场大战足足持续了四个多月,从寒冬腊月直至夏日炎炎。齐国边疆屡屡失守,敌军不断往前攻陷,直逼最后的繁华地点,王都临淄城。

诸队遇上那些齐国境内自立为王的人,要么谈拢收编,到日后诸国瓜分之时稍微给点甜头,要么直接将不听话的斩杀剑下。

这些外来的士兵可不同于之前齐国围剿他们的,那些人只是地方州中的将士,远远比不上这些个战场上厮杀出来的煞星。

况且从人数上也是压倒性的,任凭你有成百上千人,能抵抗的了泱泱几十万大军吗?

齐国内外乱成一片,王宫中奴仆们许多悄然收拾包袱细软逃窜的,只是多被守宫的将士抓回来当场斩杀。

齐王最不喜欢临阵逃亡的人。

何况王土之上的东西都是他的私人财产,主人要死,这些东西当然要陪葬。他想到了自己修建的陵寝,现在大概是用不上了,他可不相信诸国人那么善良,同意把他葬进去。

他看见一旁看似安静看书,实则手指一直发抖的太子,忽然想起来了一个人。

薛纪清。

那个和太子年纪差不多大,总是温和恬静的年轻人,那个在齐国末路时刻坚守到最后的军师。

若论起来他大齐最得意的谋士是谁,那便是薛纪清了。此子有绝对不输于百里仲华和张培青的心智手段,他不知道期盼这种贤才期盼了多久。

只可惜,来的太迟了。

只可惜,在他尚且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靠山就要垮台了。

这段时间以来前线战报,薛纪清屡屡战胜,即便他们的兵马比不上楚国庞大,即便他们的物资比不上楚国丰厚。

薛纪清总是能用他高超的手段,耍的楚军团团转,北上齐楚战场,楚国几乎没有胜利过。

这或许是他听见的最好的一个消息了。

齐王唇角缓缓上扬,勾起一抹欣慰。

正在此时,宫正急匆匆地迈着步子前来,看见齐王和太子,连忙跪下行礼。

他的眼眶通红,嗓音带着哽咽,“大王,北上之战,巫溪大将军战败,十万将士全军覆没,军师被俘虏,现今楚国已一路南下直逼临淄。”

齐王沉默了好一会。

太子执扭过头来静静地听着,他的手不颤抖了,但是全身却开始抑制不住的颤抖。

齐国……

将破。

像巫溪那般贤良的臣子,战败沙场却没有被俘虏,那么就只有一条。他死了。

齐王以袖掩面,遮住眼中的泪光,半晌,低低喟叹,“爱卿。”

——

北上战场。

数月之前,齐楚大军曾经在这里两军对垒,现在齐军全军覆没,只剩下楚军将士打扫战场

六月份的天气,空气中温热的干燥滋生,飞虫苍蝇飞来飞去。战场上的尸体必须快速焚烧,否则容易产生病菌瘟疫。

小士兵们熟练地搬运着尸体,擦擦脑门上的汗水,将齐军的死尸扔到板车上,准备待会儿推到大坑中一并烧了。

“齐国那个大将军死在咱们将军的手底下,也算是不亏了。”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顺手解下腰间的竹筒喝了口清凉的水,用手背抹了把嘴。

旁边的士兵指着他的脸,“你把手底下死人的血抹到嘴角去了。”

“我待会儿回去洗洗。”小士兵满不在乎,“那个齐国的特别厉害的军师,我听大家说将军准备劝服他给咱们楚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