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莹早将宝玉的神情一一看在眼里,只是碍于她自己的身份与修养,所以,她决定等回到府里,再好好问他。且说此时的宝钗在苏州真是混得风生水起,如鱼得水,就如她之前的那样生活一般,所不同的,除了更换了姓名,便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在这风光秀丽,人文风雅的地方,没有人知道她本来的姓名,也没有人知道她来自何方,只知道她是赫赫有名的留香楼的头牌,花魁娘子---雪姬。在这里,她一样的呼奴喝婢,凭着她出色的姿容与歌舞,她穿的是眼下最时兴的纱罗,吃的是也是这里最上乘的佳肴,用的是苏州城里最好的胭脂粉,出门也有轿子抬着。她的身价远远超过苏州城所有头牌姑娘,甚至也超过京城里的。一般寻常的乡绅官宦,都无缘见识她的歌舞。据说,她最擅长的是《贵妃醉酒》,因为她体态丰盈,容貌珠圆玉润且十分妩媚,堪比唐朝的杨贵妃。都说她若是生在正经官宦之家,必然能雀屏中选,而宝钗每每听到这些谈论,便会变了脸色,心里五味俱全。她差就差在她的出生,她若是出生在真正的官家,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那她也算是真正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就因为她不是官家出身,她才会和母亲一样,寄住在贾府,才会在哪里遇到黛玉。且别提黛玉本是朝廷二品大员之女,就是贾府那三春姐妹,无论是庶出的探春与迎春,还是本来就是嫡出的惜春,无论是谁,她们都敢称为公侯家小姐。放眼整个荣国府,就连凤姐这个不通文墨的当家奶奶,都是以官家小姐的身份出嫁的。还有在大观园稻香村住着的李纨,也是官家小姐身份。只有真正的官家小姐,才能攀上一门好亲,甚至于入选进宫,那贾元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当年元妃还只是一个平常妃嫔的时候,她也见识了那宏伟的省亲排场,让她对那金碧辉煌的的皇宫,与那至高无上的位置,更增添了许多的期盼与奢望。却没想到,当皇上闻知她只是皇商出身,再加上哥哥的旧案又被提出,以至于在储秀宫的时候,皇上看了看她原本十分出众的容貌,不无遗憾地叹了口气,撂了她的牌子。从此以后,她便与那日思夜想的位置越来越远了。每思及此,她总是暗自偷偷流泪。她之所以要选择来这苏州,就是为了这是黛玉的故乡,她知道黛玉总有一天会回来的,那么,她就在这里等她,她发过誓,她一定会要报复,她要报复黛玉,她想要她身败名裂,生不如死,就因为黛玉无论在出身还是才情,抑或是样貌,都比她薛宝钗高出许多。“既生瑜何生亮!”
当初,她眼睁睁地看着母亲与哥哥被发配充军,去那遥远的苦寒之地,那个时候,她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报复。她几经思量,想了几天几夜,终于选择在苏州落脚。一方面方便观察苏州的政局形势与人文地理,一方面她也好好好休养生息,拉拢人脉,也方便在此等待黛玉。经过几天的舟车,她终于抵达了苏州地界,幸好她城府颇深,在京城还未被抓进刑部的时候,她就将自己的私房存进了银楼。在决定去苏州的前一天,她悄悄去银楼取了一点银票和散碎的银子。到了苏州之后,她思前想后,觉得只有先找一个最好的落脚之处,方能以图后事。她托人打听了许多地方,觉得只有栖身秦楼楚馆,方能不被人识破身份,而又方便她以后拉拢各处人脉。她又打听到在这苏州城内,唯有这留香园乃是整个苏州城首屈一指的销金窝,甚至于可以说是名噪江南一带。于是,她换了名姓,径直去找了这留香园的鸨母。留香园的鸨母是一个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中年女人,人称---何妈妈。这何妈妈见了宝钗这样一个美貌女子,自是暗吸了一口气,凭着她半生的见识,阅美无数,像宝钗这般的一个美人儿,她还是头一次见到,她自己的留香园也找不出来这样的货色。她仔细地打量了她好久,凭着她识人的经验,她可以断定,面前这个女子肯定还是一个处子。“你说吧,你到我这里来,想做什么。可别说什么走投无路之类,我看你也不像是穷得没饭吃。”何妈妈眼睛直直地盯着宝钗,眼前这个女子生得面如银盘,杏核眼水汪汪的,一点朱唇不点自红,体态丰盈堪比杨妃。“若是这样一个尤物落在了她的地盘,那可真是天上降下来的摇钱树。”她不禁这样想。“我想投在妈妈您的名下,我托人打听过了,何妈妈的留香园,乃是江南第一的风月之地!”宝钗品了口茶,徐徐地道。“这茶叶还不错,不过…若是这水改用玉泉山上的泉水,味道必然会更不同”。宝钗也算是出生大家,这品茶的功夫,是她自小就学会的。何妈妈心里暗自忖度,果然不是一般平常人家出来的,看她的坐姿与走路,还有她的谈吐,以及她品茶的过程,无一不显示她原本大家闺秀的风度与仪态。“敢问姑娘的芳名!”“雪姬!”“雪姬?真正好名字。这下,连名字都不用改了。”“那么,妈妈是答应我的要求了?”“雪姬姑娘,你可有什么擅长的?”“我会吟诗,写字!”何妈妈听了,顿时笑不可抑:“那可不行,想做我们这一行,首先得会歌舞,或者抚琴吹箫。”“如此,就请妈妈多费心了。”“不知以后如何分账?”“对半分!”宝钗知道,这些风月场所的老板们,没有不贪心的。只要喂饱了她们,自己以后的日子将会好过许多,所幸自己也不是为了赚
钱才进来的。果不其然,何妈妈听了宝钗这样说,连夸她识道,一叠连声地喊来几个婆子,让她们马上去为宝钗打造时新的首饰,量身订做新衣。又叫来两个长相俊俏的小丫头,叫做杏儿和翠儿,让她两人就专门服侍这新来的雪姬姑娘。
却说宝钗栖身留香园之后,何妈妈便花重金请了专教歌舞的师父,悉心传授宝钗,现在应该叫雪姬了。也亏得这雪姬天性本来聪明,又愿意下得功夫去苦练,两个月下来,果然大有进益。尤其是那唐时流传下来的《霓裳羽衣曲》,她更是精炼得十分精湛,大有杨贵妃在世的风范。这下,可把何妈妈高兴坏了。从此以后,雪姬这个名字便在苏州所有的风月场所都传遍了,甚至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官宦之家有人见识过雪姬风采的,年轻的无不心醉神迷,魂不守舍;年老的唯有直叹这雪姬真是生错了地方,投错了人家。更有一些奉旨出差的朝廷大员们,只要途经苏州的,无一不久慕花魁娘子雪姬的大名,纷纷奉上大把的银票或者珍稀之物,以求能一饱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