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对郑芝龙还有些印象,记得他最后是投降满清了,好像为此还与他的儿子郑成功彻底决裂。
郑芝龙降清倒不是朱由检担心的事,他投降的时候,大明已经灭国,只剩下半个福建的南明小朝廷,虽然说军人应该以死报国,但朝廷腐败、民心涣散,一名武将要挽狂澜于既倒,谈何容易!
现在的大明蒸蒸日上,郑芝龙就是想投降,也是没有机会。
朱由检要考察郑芝龙的,主要有两:一是能力,看看他到底有没有统帅南海舰队的能力,将来有没有打败西夷舰队的能力;二是自立的倾向,郑芝龙从事海盗多年,身上必然有一种别人没有的野性,这种野性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野性能让他成为一名海上蛟龙,但如果他的脑子里没有国家和朝廷,就会不服管教,万一与朝廷闹僵了,很可能会率舰队自立。
拥兵自重,这是任何皇帝都无法容忍的,何况朱由检现在特别依赖南海舰队。
从郑芝龙的资料中,朱由检看到,“郑芝龙有时也劫掠大明沿海的居民,但他以劫财为目的,从不伤人”,这让朱由检有些欣慰。
劫掠沿海的居民,可能是郑芝龙实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需要养活手下的弟兄。但他不伤人,说明他遵循一定的规则:盗亦有道。
看来程朱的理学不仅禁锢大明的女人,也束缚了大明的男人。
郑芝龙上午抵达京师的时候,朱由检正在朝会,下午,朱由检在乾清宫召见了郑芝龙。
乾清宫是朱由检的寝宫,在这里召见郑芝龙,明显有拉拢、亲近的意味。
“末将叩见陛下!”郑芝龙恭恭敬敬给朱由检行了参拜大礼。
“郑将军起来吧,看座!”朱由检没有起身去扶,他一直在打量郑芝龙,好像自己就是一个算命的先生。
朱由检的确看过《周易》,初通文王八卦。
但他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人分为两种:第一种人目标和意志都非常坚定,控制欲强,个人统治力也极强,在朝即为帝王级人物,在野则为大盗,或者像太祖那样,由大盗转变为帝王;第二种人本身的开拓能力很弱,但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辅佐型人才,在朝即为良相,在野则为顺民。
如果选拔一把手,需要第一种人,但要任命副职,第二种人更合适。
朱由检辨别这两种人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耳垂。
耳垂越大,越接近第二种人,是理想的副职人选,相反,耳垂越小,甚至耳下是一条笔直斜线的人,像范冰冰,绝对是典型的第一种人,工作能力强,但个性也比较张扬。
郑芝龙是没有耳垂的人,朱由检的第一印象还算满意。
“谢陛下!”郑芝龙在小太监指定的椅子上落座,他也偷眼打量朱由检。
年轻,实在是太年轻了,虽然郑芝龙知道朱由检的年龄,但他第一眼看到朱由检时,还是非常吃惊,原来镇压陕西民变、剿灭建州女真、收复关外大片土地的皇帝,看上去竟然如此年轻!
“郑将军远来劳顿,朕就开门见山了。”朱由检不愿浪费时间,哪怕是重考察对象,“南海舰队,现在训练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