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管家也怕让姨娘接待新任知府的家眷会让许知府不悦,就索性将他们都请在正厅,等候黄知府来安排。

不到半盏茶的时间,黄知府就到了。

“许大人,辛苦了。”

“黄大人说哪里的话,都是为圣人办事,哪里来的辛苦一说?”

客气的相互寒暄后,黄大人这才道:“许大人,后宅的立春院和立夏院,老夫这头已经收拾出来了,不如你这边好生歇息一番,明日老夫再领你去府衙?”

“劳烦黄大人了。”

知府的政务行移书这些远比县令来的复杂,他们整整花了三日时间才将这些处理好。

第一日,黄知府为许泽平引荐了府衙中的各位官吏。

同知,叶行。

通判,朱丹。

推官,曹文。

典史,陈河。

同知,府衙的二把手,协助知府处理府内事务。

通判,府衙的三把手,协助知府处理府内事务,兼管地方行政与朝廷监察于一身。

这两个官职的作用职责类似,相互监督,亦是相互制衡。通判看似官轻,但是他有向皇帝直接奏报州郡府内的事务的权利。

至于推官和典史,一个正八品、一个正九品,属于府衙小吏,可子承父业,多数为本地官员,多数时候都是看上面的人的行事。

推官类似后世的市级法院院长兼地方兼职地方审计,当知府大人不在府衙之时,由他来审问。

这一点,是限制了同知的权利。

典史职责比较的鸡肋,掌管出纳文移,兼职府衙宗卷、文书工作。

比如府衙内的县令调动敕命、知府交接这些文书都是由他来负责的。

黄知府介绍完各位官员以后,并没有着急让许泽平与他们接触,而是领着他上了知府办公的衙房,将长南府八县情况交任给他。

长南府是个小府甚至可以说是贫苦的府城,下面只有八个县,只比一些州城大些。

长南八县:长乐县、长福县、南广县、南永县、怀安县、怀福县、岭中县、岭南县。

这八县依次往南,越往南越穷。

最穷的就是莫过于岭南县了,如今岭南县还没有官员愿意去任职,无他,上一任县令是死在倭寇手里的。

目前岭南县是由西河水军的指挥使在管理,许泽平询问黄知府原因。

黄知府也有些窘迫,他支支吾吾的说道:“许大人,岭南太乱,一是无人愿意去往;二一个是,圣人说、由下一任知府大人来处理。”

许泽平听闻此话,也是头疼,圣人这摆明丢给他难题了。

一县怎么可能没有人愿意去往呢?

圣人一道圣旨下来,莫非还有人愿意冒掉脑袋的风险不来吗?

八县的各大问题,黄知府花了两日时间阐述给了许泽平。

怕许泽平事务繁忙给忘记了,还专门用小册记录了下来。

许泽平看着黄大人这颇有风骨的草书,也知这位黄知府是极为认真负责的官员,只可惜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