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怪不得盛安十七年的黑户户籍会猛然增加这么多,因为父亲的户籍没有登记,他的儿子们的户籍自然也不可能凭空出现。

十年的时间不足以成长一代人,除非在盛安七年之前,这七十户就是黑户,是带着家眷们流浪到小满镇的。

许泽平放下手里的毛笔,揉了揉自己的额头,他在脑海中回想这些年的重大事件。

一个是文景四十年,现任盛安帝、当年的皇太子北征。

二一个是盛安三年,盛安帝修建关北长城。

不管是前者的战争,还是后者的徭役,皆是十分的动荡,也是产生黑户的重要原因...

人死亡,都会销户。

而动荡的时期,人口是生是死不能够确认,大多数时候都会按照死亡处理,销除户籍。

若这些人是参加过这两件事情的,也就不难解释这一原因了。

想到原因,许泽平也坐不住了,立马走出客栈,让周捕头准备马车,他要下乡确认...

花了三天时间,许泽平走访最初的七十户黑户户籍的家庭,挨家拜访挨家询问,最终证实了他的猜测。

百分八十的户主,是参加过当年的关北之战的。

当然很多原来的户主已经死亡,很多事情都是从他们孩子哪里听来的。

他们多数是逍遥王手下的兵卒,当年逍遥王的领地正是这辽河省,他们随逍遥王的下面的将领征战关北。

最后一战,他们被游牧民族包围,为了掩护皇太子突围,逍遥王战死,而他们这些兵卒也是流落草原各地。

几经周折,和草原女子结为了夫妻。

一直等到皇太子继位,他们才陆续归乡。

余下的户主,是盛安三年参加徭役的壮丁。

青壮年到达关北修建长城,与当地女子共结伴侣,中老年才回归故土。

逍遥王身为文景帝的幺子,虽说不盛宠,但也是深受喜爱。

当年他封王之时,辽河省算得上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故而文景帝才将辽河省这么一大片封地划分给他。

回去了路上,许泽平也不知为何会替逍遥王感到惋惜。

或许是他一生充斥着遗憾吧,英年早逝、王妃即将临盆,连自己的子嗣都未见上一面....

听闻逍遥王唯一的子嗣,因为皇权之争,至今下落不明。

回到客栈休整了一晚,次日七月初七,许泽平带领两名捕快乘坐马车直奔小利镇。

许泽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日夜寻访,将小利镇一万五千人全部登记完成。

比起小满镇,小利镇并无未登记的黑户产生,即使是新增加的两千人口,也是这两年日子好过了出生的新生儿。

九月初八,许泽平带着一路的风尘,回到了岭北县城。

第296章 青云路96(捉虫)

许泽平刚回到县城,第一时间的就是赶往县衙,打算将这几个月整理出来的黄册和鱼鳞册放置妥当。

哪曾想到,刚踏进县衙的大门,就见到了言笑晏晏的黄司正。

“又见面了,许大人。”黄司正率先打了一个招呼。

这时许泽平反应过来了,“下官见过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