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他想过岭北县穷,但也没有穷成这个样子吧?

三班:站班皂隶(上限八人)、捕班快手(上限八人)、壮班民壮(上限三十人)。

要知道这三班可是县令依仗的的武装力量,而如今细数一下,三班加起来也就七八人,皂隶两人,捕快四人,余下的两人勉强作为壮班吧。

为何勉强?因为花白的头发看上去都快六十了,估摸再来几年,得许泽平给他们咳咳,收敛白事了。

再来看看六房,孤零零的站着一位年近四十的长袍书生...

据老县令说,六房吏官辞退的被辞退了、死的死了、跑的跑路了,总之留下来的也就只有这么一个了。

至于县丞六十有七,一袭破旧的官袍戴着有些不合适的官帽,拘谨的露出一抹笑容....

据老县令所说,也是没有人接班,有人接班他早就退休咯。

接下来主簿,十八九岁的模样,顶着一双稚嫩清澈的双眼....

老县令说灵小子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十八岁就中了举人嘞。若不是他阿父身体不好,去年没了,灵小子也不至于赶鸭子上架,还能够多读两年书。

在往下柳师爷,笑呵呵的就跟个弥勒佛一样。

这大猫三两只的情况,许泽平的内心真是无以言表,总而言之,他是真的把岭北的这滩水想的太深了。

“见过许县令!”

许泽平身着一袭崭新的青色官袍与徐县令并坐在案台之上,温润端正的气质给这破败陈旧的二堂之中注入了一股新生的契机。

那青色的官袍,就像是春日盎然新生的翠竹。

很多年后,陈灵都不能够忘记初见许县令的场景。

他一袭青色官袍,皮肤白的就不像是个凡人,好似下来普度众人的神仙。

“免礼免礼,诸位。”许泽平温和的抬手,示意他们起来,然后笑着说道:“本官初来乍到得也不了解诸位同僚,不如诸位同僚介绍介绍?”

“小官姓杨,单名一个杰字,是岭北县的县丞。”

“小官姓陈,单名一个灵字,是岭北县的主簿。”

“小吏姓袁,上长下运,担任岭北县六房书吏。”

...

一通介绍下,许泽平大概将岭北县的在职人员都了解了一番,除去吃皇粮的县丞、主薄,余下属官都是凭靠府衙税收过日。

大景采取的是两税法,分为夏收和秋收。

而地方税收大致分为田税、商税、工匠税、关税以及盐税。

每种税收不一,有高有低。

但是岭北县能够收到的也就只有前三种,且许泽平还翻看一下老县令递给他的户房宗卷,府衙的税收主要来自田税。

大景田税不算重,总体上面是十取一。

但是岭北气候特殊,说是两季秋收,实际上就只有一季...

而地方上收到税收以后,要交七成于国库。

也就是说,地方府衙要靠着剩下的三成养活府衙的属官以及应对天灾。

说实话,许泽平看到户房宗卷时,头皮都是发麻的。

今年夏收上来的粮食三万石,余下三成,也就只剩下九千石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