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苏徐行直接弯腰作揖,态度郑重,看得周录昂也不得不收敛表情,神色认真起来。

就见苏徐行接着道:“徐行与清越贤弟志同道合,欲为这滇南百姓建立一所‘平民’书院,让他们能识文断字,通情明理。到时,希望先生能来书院讲学几日,让更多的人知晓圣人之言。”

多的话苏徐行没有说。

周录昂没想到是这个要求,他深深看了眼苏徐行,没有说答不答应,只是突然问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大族当前,且不说你们能否成功办起这书院,即便能成,如今滇南流民颇多,百姓朝不保夕,你等又如何能让他们愿意进学?”

言外之意:饭都吃不饱,读什么书?

苏徐行却笑了:“山人自有妙计。”

滇南这儿的乱象从来都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没有人愿意做!上琼的达官贵人们不愿兴师动众,亦不愿出钱出力,只要滇南大族安安分分不与南疆联通,保住这儿的平和,他们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视百姓的苦难,反正又不是他们受苦受难不是?若不是即将到来的水灾摧毁了滇南表面的宁静,民怨沸反再也压制不住,老皇帝也不会派男主过来收拾烂摊子。

就周录昂所言,这位大儒难道不知滇南百姓所处境地吗?只是他也身居高位许久,不愿折损了自身利益,所以只能摇头晃脑地说几句酸话感叹这民生不易。

但苏徐行不一样,他有钱,现在又有足够的兵器,也有人可用。

他能做,最重要的是,他愿意去做!

他要重整这乱象!

要不要听他的的?不听?好,那他拿钱财拿兵器拿人力砸,重新砸出一个滇南大族!

原来的大族不服?好!那就打!直接“杀鸡儆猴”,“杀”得他们怕了就行了。这也是他与许知远通信月余,让对方顺着老皇帝的意思来滇南的初衷。

许知远哪里是柏州许氏的人?柏州许氏早已败落,还有没有后人都不知道,这只不过是他们借的一个理由罢了。

他要重新打造的便是有着柏州许氏的名头,又以岐州许琢为主的大族!这既是一个全新的“大族”,又与滇南必不可分,能更好地融合此地,不容易受其他大族联合排挤。

更何况,最大的“定时炸弹”已经被他们用计赶走了,还顺便薅了羊毛。

老皇帝知道他躲来了滇南,又得知许知远与他的结拜之情,特意派对方来监视他,不仅如此,还给了些人手。

只是,棋子也能反水不是?

大琼皇帝已经老了,许知远因着旧情与考量选择他作为新主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另外两位皇子各自有文、武官员领袖作为后盾,也不屑许知远这样的小官。

人都是自私的,总要为自己的未来打算。

想着,苏徐行抬头看了眼天,还是那样的清新湛蓝。

但很快,这天就要变了,滇南的局势将会重新洗牌。

他谋划了这般久,投入了几乎全部身家,自然不是来过家家的。

今日之后,他要这滇南成为他目光所及无遮无挡之地!

第80章

晌午一过,栗山脚下顿时人头攒动,逐渐热闹起来。

四方桌、太师椅,还有热气袅袅的上好普洱配上各色点心,乍一看还以为是来听曲儿的。各家老爷、少爷们端坐在一旁,身后站着带刀的护卫,拿着扇子的小厮候在一旁徐徐扇风,场面看起来好不气派。

其中又以岐州许氏的架势最足,一排桌椅占据了最当中的位置,不仅如此,除了许氏家主许义铮、少主许诚齐、少爷许翊以及那位太叔公之外,旁支的那些话事人也大咧咧地坐在其中,这可是其他各族都没有的待遇。

显然许氏已经将神山大会的魁首视作囊中之物,连表面功夫也不屑做了。

苏徐行几人来得最晚,到达的时候其他各族早已落座,正“相谈正欢”,见他们来了,登时神色各异。对这个半路杀出来的“柏州”许氏,众人无一例外,既不放在眼中却又心生厌恶。

尤其是许诚齐,自许琢出现后,他的脸色就异常难看,活像谁欠了他百八十万似的。

许琢落座后目不斜视、不吭一声,即便这样,也架不住许诚齐找他茬。

“什么破落户也敢来神山大会丢人现眼。”许诚齐讥讽一声便稳坐钓鱼台,不再开口,只等着其他人随声附和,帮他“冲锋陷阵”挖苦许琢,而他则“功成身退”默默看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