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撤得好!”四楼探出一位鬓间簪花的男子,他左拥右抱,吃着怀中美人送入口中的葡萄,大笑道,“快撤!将那些胆小鬼的灯都给爷撤掉!别妨碍老子抢美人!”

一盏又一盏芙蓉玉凤灯被熄灭又撤下,堂内光线暗下去一大半。

伶人中发出阵阵叹息。

那象征着第一伶人身份的芙蓉玉凤灯,若是能有一盏是为他们点的,该多好啊。

少顷,一百六十余盏灯撤得只剩三十余盏,其中李长薄独占六盏。

又见五楼雅间的扶栏上趴着一位俊俏的蓝衣公子,他大声说道:“可要看仔细了,可别撤了小爷的‘檀唇’灯。”

那点灯师道:“爷莫急,错不了您的。小的预祝爷今日蟾宫折桂抱得美人归。”

那蓝衣公子哈哈大笑起来,甩手便扔给了点灯师一包金豆子,道:“赏你了!承你吉言!”

“爷敞亮!”点灯师笑呵呵接了。

而他对面的雅间里,九公主恼火地问推门而入的贺知风:“贺大人来得正好,那小子谁啊?

贺知风早已将场内这些客人的来头摸了一遍,答道:“金陵世家吴府二公子。”

九公主气呼呼道:“给我送一把匕首一只梨过去,就说是瑶台上的李公子送的,他要敢同我太子哥哥抢人,我叫他人首分离。”

“禀九公主,吴家走的是海路生意,惯于同东洋海寇打交道,都不是善茬,这种威胁怕是行不通。”贺知风道,“况且公主身份不可暴露,不可打草惊蛇。”

“你!”九公主冷哼一声,“难怪他们都说魏国公家的贺佥事是个胆小怕事的。”

“并非下官怕事,而是今日这不夜宫暗潮汹涌形势复杂,下官至今还未摸透另外两方势力是谁,须得谨慎才行。”贺知风认真道。

九公主望着他那张憨厚的脸,着实也发不起脾气来,又道:“太子哥哥吩咐贺大人守住不夜宫的几处关口,你到这来作甚?这里有我就够了。”

“下官受义父所托,为太子送银两。”贺知风说着呈上一个漆盒,“这些年魏国公府甚为拮据,这些银两算是尽绵薄之力了。”

九公主打开一看,全是银票!她甚是惊讶,太子哥哥究竟同魏国公做了什么交易,让这犟老头又是贴人又是巴巴的送钱来。

九公主倒也不缺这点银两,但多一点是一点,便毫不客气收了:“多谢。”

贺知风仍没有走的意思,又问道:“下官有一事不解,请九公主赐教。”

“何事?”九公主道。

“太子殿下若是赢下弁钗礼,打算如何安置季公子?”贺知风问道。

九公主顿了一下,砸吧着嘴道:“主子的事情,轮得到你打听么?”

“并非下官有意打听,而是担心季公子……和太子的前程。”贺知风跪道,“我朝未有男子为妻的先例,况且大庸律例严禁官员私购伶人,伶人终身不可转良、不可为婚,季公子走不出不夜宫,也入不了东宫,既然如此,今日如此大费周章又是为何?”

九公主狐疑地看着贺知风,忽而凑近问道:“贺大人可有成亲?”

贺知风脸色微恙:“未有。”

“那贺大人自然不懂。”九公主神秘一笑。

忽闻堂内钟声连响,韶乐乍起。

“酉时到了!”九公主兴奋地扑过去,“开始了。”

此时水雾已弥漫整个前堂,奇香阵阵,人们闻着那香,渐渐精神亢奋、口干舌燥,都伸长着脖子寻找着季清川的踪影。

“一重山,两重山……”舟中琴师开始吟唱起来,小舟漂行于水镜中,他的歌声悠远而苍凉,“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忽而,数不清的枫叶如飞雪般从阁顶飘洒下来。

人们仰头伸手去接,但听一阵惊喜尖叫,便见一个巨大的秋千从六层瑶台如展翅的凤凰乘风荡下。

“呼”的一下,在水雾中荡出一圈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