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没有好友请他去喝酒,也没人带他了解盐务。清吏司里搭理他的人寥寥无几,每天轻轻来,轻轻走,很不起眼。

这期间,盐务卷宗,由刘进贤直接送,多了一个文家做中转,江知与有时还去文家看卷宗。

谢星珩要传递的消息,也以文家中转。走动之间,全无痕迹。

赶在六月中旬,谢星珩听说巡盐御史来海城,收拾一份礼物,带上岚哥儿,去拜会老同僚。

海城的官瞧不起他没关系,忌讳他在京城的人脉就够。保他家岚哥儿平安,他才好施展拳脚。

与此同时,外地的商队们,在与当地百姓的聊天之中,越发爱说外地的民风民俗。

他们或是说物价,或是说百姓们的收入与娱乐。商人扎堆,话题有从众性,聊着聊着,这话题就成了主流。

海城是繁华之地,众多沿海百姓的贫苦与城区的富裕家庭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些人过着好日子,不信还有城市比海城更加繁华。见了新来的商队,他们也会搭着问一问。

海城百姓不信,理由是别地没有这么多的盐。

商人们走南闯北,也深知大多数县城还没发展起来,但他们知道南地。

他们看准商机行事,这几年糖厂发展迅速,就导致他们多数会去进货。

哪怕没进南地,半路进货,也能从交谈里,知道一些事。

南地那么贫穷,几年的果酱、果糖、果干以及蜂蜜、蜂蜜面膜的售卖,都让他们脱贫致富。

新县城都要盖起来了,比海城只强不弱!

夸大的说法,源自好胜心。

因为大多走商的家乡,也并不富裕。他们不想被人小瞧了。

这些引导里,话题自然又传到盐商堆里,再由盐商,传到沿海地区,被这里的百姓听到。

尤其是杨家兄弟这里,更有几个收盐的人,在附近聊着这些趣事。

百姓们信息闭塞,很少知道外界的消息。

他们世世代代都这样过,更清楚海城已是繁华之地,以为别地的百姓更加悲苦。

但原来,有盐的地方,才要苦一苦百姓。

这件事,在他们心里埋下了小小的种子。

在海城之外,众多城市里,尤其是最初推行商务令的地方,百姓们一点点知道了商务令的真面目,他们原来可以不用受那么多苦的。

而其他城市,林庚的商号都在发力。一点点散布谁对百姓更好,从良臣好官,到圣君明主。

这些对百姓们的影响不大,他们也就听听而已。

但等他们听说贤王起兵,占领了江东三省,知道朝廷派兵镇压,捉拿反贼以后,这些事就深入人心了。

普通百姓,哪里管谁是皇帝?

这场战争,对他们来说就是无妄之灾。

百姓们习惯了逆来顺受,往年也是朝廷说什么是什么,但今年不大一样,今年他们会想着,为什么皇室内斗,要他们付出代价?

他们没享几天的福,但要为了战争,让自家儿子去当兵,拿出银子做军费,还要承担粮价、药价上涨的后果。

他们又会去想,既然拦不住,横竖都要打仗,那能不能换一个明君来当皇帝呢?

让一个可以带着他们过好日子的皇帝,成为最后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