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什么迷魂汤,把人迷成这样。

私访才刚刚开始,等他下乡,巡过乡村,看着百姓们干农活时,都笑容满脸的精神面貌,不由更加惊奇。

这一奇,他才知道,江家提供了肥料。

第一年,同样不收费。根据各家取用量,到收成之后,他们可以以粮抵价。

费用和鸡鸭猪崽一样,很低很低,绝对在承担范围之内。

用肥料是件大事,种地的人都知道用肥。少了不顶用,多了容易烂根烧根,得不偿失。

江家的肥料是豆肥、蚯蚓肥。

豆肥是一代产品。

蚯蚓肥是二代新品。

蚯蚓肥,说粗俗一点,就是蚯蚓拉的屎。

种地的人熟悉蚯蚓,知道这小虫子的好处,对蚯蚓肥的接受度更高。

各村都有驴车、骡子车来接人,接上老庄嫁汉,会种地,现在又种不动的人,去江家农庄看实际用肥情况。

农庄上,他们跟农户聊一聊,便知真假。

也看了发酵肥料的场地,知道确实是江家生产的,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铲一堆土、泼点粪,就来糊弄他们。

正值农忙,农田耕种,他们还看见别人在地里下肥料。

这也要看看。到时还得知道用量呢!

等他们回村,多的不说,只讲所见所闻。

江家农庄都在用的肥料,庄上的农户,用了都说好。

多数人保守,暂时拿了两大包回来,凑两百斤,用在菜地、边缘旱田,少量良田上,第一年,试产用。

少数人才追肥到良田里,也没全加上,最多一半一半。

只这样,在孙知县看来,也足够大胆。

他看得透,这是因为江家的预养殖计划给了百姓信心。

养死了鸡鸭猪崽不用赔钱,养活了就是白挣的。

比着丰收时节来,他们用肥也就有了抗风险的能力,愿意赌一把,也是愿意相信江家。

孙知县逛完村里,再回县衙,就对县城的大小商户进行暗访。

比方说,江家这般招摇,对他们生意可有影响?

又比如,江家杂货铺,连活物都卖,迟早把他们生意抢光,可有对策?

县里除了李家,其他商户,都被谢星珩找过,提供了两种合作方式,任他们选。

只有黄、王两家是供货商,其他都是进货的买卖关系。

他们不敢冒险,起初怕谢星珩不靠谱,后来怕江家胃口大,把他们都吞了。

江家搞这么一出白给活动,反让他们有了信心。

满县百姓作证,江家但凡不厚道,县里都容不下他们!

所以再问影响与对策,这些老板们,都是乐呵呵一句话:“打不过就加入嘛!饼子大了能挣更多!”

孙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