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农庄被管得好,没出意外,这笔钱单管口粮,给人发工钱,勉强可以用一个月。

到七月,朝廷的人再是磨叽,也该来了。

江致微喜劲儿藏不住。

心里则可惜,弟弟他们晚走一天,就能跟常知县碰上了。

科举的事儿,能得一分帮助算一分。

谢星珩也忒倒霉了,早知道回家也是闹笑话,还不如跟他一起看大丰收。

农庄的小麦,开始收割了。

家里的小谢,开始看书了。

第22章 我喜欢艰苦环境(捉虫)

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纯文科全背诵,更是难以言喻的痛苦。

纯古文背诵,则是地狱级难度。

根据谢星珩了解,这还不是背完了拿“送分题”,到时候乱拆乱答,纯把人脑当机器用。

人贵有自知之明。他想法未变,他八月时绝无可能考上举人。

可他得努力试试看,考试排名另说,至少以后回忆起来,别讲什么“如果我当时xxxx就xxxx”。

他尽力了,是能力问题。没尽力,是态度问题。

背诵要义,先看再通读,然后理解,再拆分背诵,一轮一轮反复的背,不可死嗑。

他也没时间死嗑。

和他的痛苦正相反,江知与脸上喜气洋洋,看他读书就甜甜笑。

若说没有望夫成龙的想法,那是假话。

他吃够了当商家哥儿的苦头,可惜自己不能去争取。连大堂哥都不能指望,只能看他未来夫婿有没有本事。

可完全把压力给到夫君,那也是没有的。

小谢考不考得上,他都能接受。还是老话,家里养得起。

他只是觉得,小谢就此放弃很可惜。事关前程,不该因心里没底、怕丢人而止步。

一次失败,不是耻辱。

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寒窗苦读十余栽,不下场试试又怎会甘心?

心情好,做什么都有劲儿。

江知与趁着兴头浓厚,先给夫君和堂哥准备考篮跟盘缠。

堂哥有两个书童,夫君没有,他让王管家给牙行递话,有合适的送上门,让夫君挑挑。

考篮准备了四个,两只竹篮,两只木篮。

平底带盖子跟提手,里边笔墨纸砚都配上,墨条和毛笔“三”数起步,镇纸拿素净轻便的。另外装上碎银、铜板、五个银元宝。

考场也有打点,比方说进场的脱衣检查,有些地方不必弄得太难堪,把屁股都扒开给人看,打点了,能将就着混过去。

场内还有热水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