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灰溜溜地蹭了蹭小黄豆,没精打采的说:“走吧。”
走着瞧吧。
或许有一天,他会认可樊锵的人品心性,会对阳关城外发生的那一幕感到释然。或许当这一段旅程结束的时候,他在秦时心里仍然只是一个无法与普通人共情的、冷血无情的杀戮机器。
秦时心想,就交给时间来决定吧。
第91章 肃州
出了阳关城, 乍一看仍是一片荒野,遍地砂石,草木荒疏。
一望无际的荒原在他们的视网膜上起起伏伏, 勾画出萧瑟的轮廓线。唯有一条千军万马踩踏出来的土路, 鲜明地呈现在这一片荒凉的底色之上。
攀过两个山包,一片绿油油的颜色从山脚下铺展开来, 一直铺展到了视线的远处。
这是一片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庄稼地,田地中阡陌纵横, 还有农人正在田地里忙碌。骄阳下鲜明的绿色散发着无限生机,令人看了连心跳都激荡起来。
走出一段之后,秦时还看到了人工修整的水渠,不知从何处引来的河水清亮亮地奔涌在水渠里。
只看一眼,便让人觉得满身沁凉。
“军事屯田。”秦时在心里默默的说。
河西一带从汉代开始施行军事屯田制度, 不但缓解了军粮带给朝廷的压力,更是安置了无数无家可归的流民和被关内发配而来的罪犯。
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那些事和魏舟贺知年的作保, 秦时估摸着, 樊锵不会白白放过他这样一个壮劳力, 他极有可能也会被抓来这里老老实实地种地。一旦关外爆发战事, 说不定还要被绑着去前线当炮灰。
庄稼地的后方,是隐没在漫漫尘沙中的敦煌城。
这里才是原住民,以及大多数来到边关讨生活的商贩、投机分子们生活的地方。比起边城, 那里人口更多, 也更加安稳富庶。
可惜他们要赶路, 不会特意绕到敦煌城里给秦时开开眼。
绕着敦煌城走过的时候,秦时忍不住拿眼前所见的景色与后世相比较, 越比就越觉得……没什么可比较的,因为完全没有参照物。除了敦煌城外也有连绵起伏的黄色沙山, 他看不出丝毫的相似之处。
这里的景色鲜明又奇特,黄色的沙、绿色的树林和田地,以及田地之间规划整齐的水渠,都让这里显得生机勃勃。
这不是秦时在后世曾经亲眼见过的干旱荒凉的西部荒原。这里水源丰富,绿化情况也明显要比后世好得多。至少他极目远望,除了远处的沙山,其余的土地都被绿色覆盖着。
相隔千年的自然风貌果然是不同的。
樊锵和他的手下拍马走在前方,一副轻车熟路的架势。魏舟和樊持紧随其后,秦时听到他们在闲聊什么肃州、金城一类的,他要想一想才能反应过来,这里说的地名其实就是后世的酒泉和兰州。
还有西宁,秦时也是几番试探之后才知道这里现在的地名叫做鄯州。前些年被吐蕃人打了下来,改名青唐城,后来又被唐军收了回来€€€€大唐与吐蕃一直在打仗,不止是西宁,凉州瓜州这些地方也都是时而被吐蕃人占领,时而又被大唐收回来。
总之就一直处在混乱的状态之中。
这些地方在后世的时候他都去过,秦时一想到这个就想叹气。可惜时光往前倒流了一千年,熟悉的感觉他是一点儿也找不到了。
但也不是没有让他感觉欣喜的地方,比如自然环境,就要比后世所见更好一些。
秦时当初是坐火车从兰州到酒泉、嘉峪关,再转道去的敦煌。
这一路上,虽然也有村庄树木,但大多数的时候从车窗看出去,外面都是荒凉的景色。除了山坡起伏,就只有长着骆驼草的戈壁滩沉默的与他对视。
秦时无法想象,从这里奔涌而过的河流、穿越田地的水渠,是怎样一点一点干涸在了漫长的时光里。
在这一刻,秦时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沧海桑田”四个字的分量。
现在反思自己刚刚穿越的那个阶段,秦时觉得,他的运气大约是真的不好。
因为这个时代整体的地质和气候条件要比后世好很多,楼兰、石雀城这些地方也都是有水有庄稼、适合人类生活的绿洲。那些在后世只剩下一个名字,其余全靠脑补的古城,此时此刻也都还是活生生的存在的。
但他偏偏就差点儿干死在荒漠里。好容易到了有人烟的地方吧,楼兰城和石雀城又因为闹妖怪变成了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