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里

,淡看她们离座。餐厅里一下子静了下来,简三太太冷眉冷眼,抬手,唐诗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动作迅速地递上女主人要的餐具。

简三太太吃了三口,汤匙就不动。秦嬷嬷在旁插浑打科,让公主放宽心怀,饿伤身子划不来:“太太,您看这孩子,吃得欢呢。”

萧如月继续舀汤,简三太太转过眼,轻唾:“她能想什么,天塌下来也有咱们顶着,”看着看着,这位夫人脸上略微冒出一丝笑意,“小没良心的,过来。”

晚晴在小孩耳旁轻声说了,小孩迈着小步走过去。简三太太和颜悦色,抱起小孩放在腿上,秦嬷嬷见机递上碗勺,简三太太神情更是柔和几分,轻轻舀了喂孩子:“啊,张口。”

萧如月沉默地吃着,心中却是骇然:这位太太怕是动手了。不知用的什么手段,也不怕李先生查到她头上。

喂了大半碗,简三太太停下来,扯了腋下手绢给小孩擦嘴:“秀兰小时候啊,就这么乖。”

“太太就是念旧。”秦嬷嬷在旁应着,探身上前把孩子抱下,递回晚晴手中,同时打了个眼色给唐诗,让她重新布置吃食给女主人。

“太太,大少爷来了。”

简三太太收起过多的柔情,轻哼一声:“沉不住气。”

“大少爷正是要太太帮衬的年纪,先生不常说没了太太,这家都不成家喽。”秦嬷嬷的话总是那么动听,简三太太的毛抚顺了,摆摆手,唐诗去接李明宪进屋,晚晴抱着小孩要出去,李明宪已经自己走进餐厅。

晚晴和小孩避无可避,便在墙角站了不动。

“宪儿给简姨娘请安。”李明宪行了个礼。

简三太太放下餐具,不赞成地说了句:“宪儿,不是姨娘要说,这内院该避嫌。”

李明宪露齿一笑:“宪儿得了件稀罕玩意儿要送简姨娘,一时忘形。”

他打了个响指,两个小厮抬着一张翡翠玉石做的小方桌走进来,贵气端华,晶莹剔透,下面有个暗格,放着两个纸盒。

“这是?”简三太太疑惑。

“老祖宗赏下的凉桌几,”李明宪说得格外轻描淡写,“给简姨娘打打牌。”

简三太太笑起来:“还是宪儿贴心。”她对秦嬷嬷说道,把它收到楼外小亭里,明儿个大家就晒太阳打牌。

李明宪见状便敛身告退,干净利落的气度,似乎只是来给父亲的继室送张桌子。

“太太,大少爷不简单呢。”秦嬷嬷摸着那张玉石桌,掂量那玩意儿价值连城,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得到,这消息才传去不到半小时,这么快就送来宝贝,投诚还是投石问路?

“有出息就好。”简三太太不动声色,“都散了吧。”

007.飞雪希声

简三太太从容有度,李大少爷气定神闲,这两尊大神如此态度,让简文公府上下吃了定心丸,杨柳湖畔章华楼里,又飘出讲史夫子半土半洋的夹生教课声。

后来,听说李先生新娶的宠妾孩子没了,哪房下手的愣是没查出来。

腊月初五,授课的五位夫子告假还乡。

苏、曲、公孙仨女也准备回府,苏、曲两人家在燕京,来去还算便利。公孙红锦却是要搭船回南明列岛,据她说,要回津州最快也要来年五月。李家三兄弟在院道口和三个少女道别,少女愁情千万重,少年神情多别扭。

日头上三竿时,车马终行。

李家少年们走在一起,萧如月和晚晴跟着后面。

“二哥,公孙那儿好像有问题。”李明文吊儿朗当地说道。李明章眼眉不抬,拽拽地吐一句:“跟你什么关系?!”

仨个少年相对沉默地返回紫煌院,萧如月回信芳园自学,在烫金纸上抄写小篇佛经。晚晴和其他侍女一样忙里忙外打扫卫生,捡红豆在小灶房熬大锅的腊八粥。等小孩抄好佛经,晚晴再把经文缝进福寿绸缎荷包里。

腊八那天,信芳园的丫环仆妇们,手捧赤豆粥,来来去去窜门互送腊八粥。晚晴带小孩给简三太太、秦嬷嬷、前院管事以及李家四位少爷送一份福礼。

晚晴和小孩先到紫煌院,托管事给少爷们送礼。让萧如月感到惊奇的是,李家四位少年亲自出门还礼,好像颇为敬重晚晴的样子。晚晴还礼,抱着小孩到犁花小院送福礼。

简三太太自然是夸晚晴细心周到的,又考校了小孩的功课和走路行礼的规矩,很满意,嘱咐晚晴继续用心照料小孩。秦嬷嬷在旁提话,太太是不会亏待晚晴的。

如是这般也到中午,晚晴和小孩回小院。院子里已摆满别院仆妇送的赤豆粥,与晚晴交情最好的那七八个丫环仆妇,搬来板凳,拿出针线鞋面叽叽呱呱,有一个甚至端来洗衣盆边搓衣板边唠嗑。

聊的无非是晚晴受宠的话题,她们都没有想到李先生会那么喜欢晚晴,院子里呼声最高的唐诗想让李先生抬她的位想疯了:“这都提了一年多,那十九房的位置还不是给外人占了,她呀,满身狐骚味,呸,想也甭想!”

“就那张妖媚子脸

,不等先生厌了,太太早晚收拾她。”

“嘘,这话可说不得。”

“没事儿,秦嬷嬷今儿个喝老酒去了。”

一听最凶狠的老姑婆不在,众人叭啦叭啦继续扒。萧如月觉得很好笑,简文公府规矩大,能见到女人们围在一起吐槽是相当少见的事,逮着机会自然是把三十年前的陈年谷子都找出来晒晒。

腊八之后,园子里的女人们又是唇舌紧闭,漠然地有序地各做各事。转眼到大年三十,有家有口的仆人有机会团圆,其他的陪主子们吃年夜饭。

简三太太在院子里摆满十一桌,众仆役各占九桌,秦嬷嬷、其他七个一等丫环以及前后两院管事一桌,女主人与李家兄弟一桌,唐诗和四个小厮在旁侍候。小孩沾光得座第一桌,在左下首位。

晚晴本是立于小孩身后,拿着小碟走动时,莫名地与唐诗撞了一次,唐诗手中牙筷落地。简三太太用丝绢擦擦嘴,凤眼一抬,指着小孩旁边的位置,让晚晴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