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潘婉婉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几年了,在外面找了份工作,听说也有了男朋友,在卫靖泽看来,那么有主见的女孩子,肯定不会过得太差就是了。

潘婉婉家里现在情况也不错,刚开始是她妈妈冬梅种蘑菇,规模不大,可是有卫靖泽牵线,她的蘑菇卖得不错,赚钱不少,后来一算,在家种蘑菇比出去打工还要赚钱,所以她男人潘大江也不出去干活了,就在家里夫妻两个一起种蘑菇。

他们家是潘大江有些妻管严,冬梅又有些重男轻女,所以潘婉婉跟她妈妈关系不怎么样,因为冬梅的缘故,潘婉婉差点没上成大学。村里人都觉得冬梅在这个事儿上不地道,别人家的孩子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是砸锅卖铁都要送,怎么到你家就因为人家是女孩就不送了?更何况家里的情况还挺不错的。所以,潘婉婉性格有点火爆,大家也可以理解。

但是过年的时候,听说了潘婉婉有了个谈了大半年的男朋友,不是本地人,挺远的,所以冬梅有些不愿意。

做爹妈的心理,大家都可以理解,不想闺女嫁的太远了,以后走亲戚不方便,而且也担心闺女离得远了,在婆家受了委屈,帮不上忙。

当然,还有人觉得,是因为潘婉婉现在挺能赚钱的,所以冬梅想从女儿手里弄点好处啥的。这话不好听,用心也坏,卫靖泽觉得,这几年,家里情况好起来了之后,冬梅的情况是有改变的。

更何况,潘婉婉的弟弟,也没有她那么厉害。

卫靖泽问江延宗:“你觉得婉婉会回来?可是她一个女孩子家,在村里能有什么出息?”

江延宗说:“那在外面就一定有出息了吗?潘婉婉是个聪明的女孩子,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现在她找了个合心意的男孩子,后面就是结婚生子,待在城里,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好的资源,如今房价不低,如果要靠两个人的打拼,恐怕还有点困难。”

如今沿海城市的房价有些吓人,虽然江延宗说了,房地产市场的潜力已经没有那么大了,可是房价依旧是许多人承受不来的。房子和教育绑定在一起,大家考虑的事情就多了。

只是听江延宗的分析,卫靖泽觉得好像有那么一点意思,不站在潘婉婉的角度想,可能还真想不透。

第383章 有手段

按照江延宗的说法,潘婉婉回来比待在外面好。

回来之后成为村支书,有工资拿,村里的环境好,而且教育也好,润泽小学的名气也不是吹出来的,多少人想进还进不去呢!

本省是教育大省,B市作为省会城市,就有好几所全国文明的高中,考上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学的人数,遥遥领先不说,每年还有不少学子能够拿到海外的大学的offer,从教育的角度考虑,也是不错的。

村里最不好的资源,可能就是购物了,要去市里最方便的得开车,村里人去B市的少,现在还多是去镇上和县里,也是家家户户都有三轮摩托车,出门是完全没问题的。像潘秋阳这样的人家,都已经买了小车了,因为他闺女周末要去市里学特长,方便接送。他和他媳妇都会开车,两个人可以轮着去。

如果潘婉婉回村里发展,她的情况是不会比潘秋阳家差的。

卫靖泽问:“那她男朋友呢,也适合在村里发展么?”

江延宗说:“他男朋友我知道一点,据说是画画的,而且会跆拳道。”

卫靖泽哦了一声,许多画画的人,可以自由职业,接单画画,按单子算酬劳,如果乐意,还能去一些网站画连载漫画,然后收取读者一定的费用,这样能够获得一些收益。

“她男朋友因为收入不稳定,所以潘婉婉的妈妈不太乐意。”江延宗补充说。

卫靖泽说:“他们的思想还是很好理解的,他们年轻的时候,要么是种田,要么是上班,连做生意都要说成是走资派,对这些事儿还是有些心理阴影的。”

江延宗说:“我个人觉得潘婉婉是个不错的人选,要不你考虑一下?”

卫靖泽有些无奈,说:“我考虑什么,关键是人家乐意不乐意。”

江延宗说:“你不问问,怎么知道人家乐意不乐意呢?”

卫靖泽觉得也是。

前几天,是春耕的时候,卫靖泽忙的脚不沾地的,为了保证出产的水稻都是从自家手里出货,爷孙两个不敢放松一点,就怕别人觉察出什么不对劲来。自己家的事儿忙起来,村里的事儿就顾不上那么多了,更何况还有学校里的事儿,所以卫靖泽感觉自己分身乏术,急切地需要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来帮忙。

这些时间,卫靖泽也是一直在心里寻思着,有什么合适的人手,他也考虑过潘秋阳他们,可是他们都是自己家里也有不少事情的,家里有副业,忙不过来,村里闲一点的,没那个本事,有本事的都已经自己倒腾起来了。

潘婉婉这个人选,卫靖泽刚开始觉得不好,不合适,可是仔细想想,不管是从村里的角度来说,还是从他自己的角度来说,都是不错的人选。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人家潘婉婉会不会乐意。

不管怎么样,江延宗说得对,人家愿意不愿意,还是要先问问再说,猜来猜去是没有用的。

于是,卫靖泽直接掏出手机来,去顶楼给潘婉婉打电话。

潘婉婉此时也是在某一线城市上班,能力颇强的她工作还挺不错的,不好的地方就是忙,压力大。在城市里打拼,想要收入不错,必然是承受了很大的工作压力的,除非是自己持有资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