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一过,康熙就转战去了小汤山行宫,每日有人陪着泡澡,逗他开心,又有公事让四爷分担了一半过去,他在慢慢的适应自己悠闲的老年生活。
等到秋收之后,万物萧条了,康熙在颁金节的时候,回了一趟宫里头。
在康熙五十九年的颁金节上,康熙皇帝宣布了三道圣旨:皇三子胤祉之子弘晟被封为世子,皇五子胤祺之子弘升为世子,班俸均视贝子。但是却单独封了四爷的嫡长子弘晖为贝勒。
且定外藩朝觐年例。
另外,康熙帝颁诏天下:“以宋臣范仲淹从祀孔庙”,称“先儒范子”;康熙六十年起,从祀于历代帝王庙。
这是给这位先贤大儒最高的礼遇和崇敬。
此举赢得了海外范氏的忠心与归顺。
长乐岛范氏一族全部回归中原,康熙特赐京郊一个大庄子安顿范氏一族,那庄子就叫长乐庄。
有不少范氏子弟,参加了当年的科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日后都是国之栋梁。
而且范氏一族回来也不是空手的,他们带回来不少书籍,还有不少金银财宝,足够范氏一族在京中落地生根了。
弘晟跟弘升都有了儿子,且都八九岁了,一看就是能立住的样子。
所以才被立为世子,年纪轻轻就有了俸禄,而且跟贝子平级。
康熙五十九年其实过得平平淡淡,可是背地里的暗潮一直汹涌无比,大家都在期待爆发的那一刻。
颁金节过后,康熙皇帝又去了小汤山行宫,摆出来一副颐养天年的架势。
政务的三分之二都交给了雍亲王去处理,十四带着火器营,跟着他护驾。
甚至去了小汤山行宫,他还把德妃和敏嫔都叫上了,包括后宫几个年纪大了的妃子们,康熙的原话是:“大家都上了年纪,泡一泡温泉,听说对身体好。”
众位妃嫔们无一不感动。
就是八爷那里的追缴行动都很有成效,十七爷很给力,别看只是个贝子,但是十七爷是真敢抄家灭门的主儿。
同时,十七爷的家产,以几何的程度在增长。
八爷家的也是,八福晋再次抖了起来,光是收礼就收的手软了,家里财产和她原来赔付出去的嫁妆又都回来了。
另外还有富裕的,这都是被追债的人家送来的,欠债越多,送礼的礼物越重。
其实送礼没用,因为康熙给了八爷无上的压力:老四跟十三都能追回来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你跟十七联手还追不回来?那朕真的是看错你了。
但实际上,八爷也在苦恼,这些欠债不还的人都有背景不说,各个都还脾气大,私底下拉拢腐蚀你,台面上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态度。
以前四爷跟十三那是铁面无私,谁拉拢贿赂都没办法,因为他们俩啥也不缺。
你说钱财?他们俩缺钱吗?
你说女人?他们俩缺美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