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学谦终于点头,“无”字公案,既是赵州禅的一关,也是禅宗的一关,所以又叫“无门关”。单单提出一个“无”字,便需要许多僧侣把它当作宗门第一关来参。佛家人常说,参禅悟道必须透过这个门,不透过这个门,就别想入禅。
“略有耳闻。”她一边说着,看着乔樟的手却又皱了皱眉,“手这么凉,别再玩儿雪了。”
乔樟才不听她的,缩回手继续捏手底下的小雪人。
时学谦无奈笑笑,“那‘赵州桥’公案说的什么?”
乔樟道:“赵州确实是个实实在在的赵州桥。不过,在赵州语录中,它主要是指一种精神的桥梁。桥,从此岸到彼岸,从南到北,或是从东到西,方便人们来来往往。赵州语录中记载,有僧问赵州:‘如何是佛法?’赵州和尚只说了三个字:‘赵州桥。’你想想看,佛法和赵州桥有什么关系?”
时学谦想了想,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什么关系?”
乔樟于是继续讲道:“这是不好想,所以那僧人进一步问赵州和尚:‘如何是赵州桥?’赵州和尚回答说:‘度驴度马。’桥就是用来度驴度马的,驴马都要从桥上走来走去。佛法是不是这样呢?”
“原来是这样。”时学谦感叹道。
乔樟说完,两个小雪人也捏好了,捏了两个,挨着立在桥廊上,咧嘴笑着,周身伴着飘零的雪花,有几分可爱。乔樟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转头看学谦,笑说,这一个是学谦,那一个是乔樟。
时学谦把她冰凉通红的手塞进自己口袋里,帮她捂着,转头去看那两个小雪人,又望望横跨宽阔水面的赵州桥,突然心生感慨。
佛法就是一个桥梁,一切众生通过它从烦恼的此岸到达菩提涅槃的彼岸。人要从这个桥上走过去,其他一切众生都要从这个桥上走过去。佛法就是起这样的一种承载、引渡的作用。
从这头,到那头;从此岸,到彼岸;从红尘,到涅槃,或许还会是……从前世,到今生?
两人又去了附近的柏林禅寺,那是赵州和尚驻足过的寺院,经过多次修缮,禅寺已不是唐朝时候的样子,但幸好,赵州桥留下来了,禅院里那棵千年柏树也还留着。赵州和尚的“吃茶去”公案也流传下来,“无”字公案也流传下来,“赵州桥”公案也流传下来。
这一件件古物,一桩桩公案,似是在无声的向世人传达一个秘密。
或许人事真有轮回?又或许,轮回就是一个因果循环的圆?
日近傍晚,精力旺盛的乔樟终于玩累了,两人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赵州桥,她们预定的住处就在这附近。
走到桥边,时学谦见乔樟累的走也走不动,便弯腰去背她,“让你总是胡乱到处跑,浪费精力。”
雪还在洋洋洒洒的落,白茫茫的桥面上只有她们两个的身影。时学谦稳着步子慢慢走上去,路过中间桥廊上那两个小雪人时,乔樟蓦然想到了什么,等时学谦跨过了桥,她突然说:“学谦,我的手机好像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