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听见电话响起,她便默默地挪到接电话的接线员身旁,隔一个工位的位置,怕打扰了人家工作,却又竖起耳朵,听接线员的话术,试图从中捕捉一些自己能够学习的东西。
然而,离开急救中心的傍晚,她依然感到心情沉重。
天上刚下过雨,路边的积水反射着一盏盏昏暗的街灯,顾青丽的脑海里反复回荡着那几句让她心情低落的话语:“你就是个一周来一次的实习生,不用太认真了。你记地图的本领放在20年前有用,现在算不上什么。”
那个让她引以为傲的活地图本领,在急救中心真的派不上用场。这里不需要记地图的人,而需要专业的急救知识和经验,这恰恰是她最缺乏的。
星期一刚回到学校,高松然就注意到了她的情绪变化。他知道,顾青丽这周末第一次在急救中心实习,也一直支持她的梦想。发现她的失落,高松然猜测顾青丽可能遇到了一些困难,便把她叫到了办公室询问情况。
“还好吧,就是觉得我可能还是不太适合那里,”顾青丽低着头,声音也有些低沉,“我觉得那些正式的接线员都很厉害,懂得很多医疗知识,而我什么都不懂,我只会认路,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值一提。”
高松然听完后沉默了片刻,安慰她道:“每个人在刚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是从不会到会的。你说的那些看起来很厉害的接线员,还不都是从无到有?也许他们也忘了自己刚刚成为接线员时经历的一切艰难,又或者他们刚入行时,也被前辈这样霸凌过,才想在你身上出一口气吧。”
高老师的话,的确让顾青丽心里稍微好受了些。
“我每周才去一次,平时还要上课,学的有点慢。而且急救知识好难,我担心自己学不懂。到时候,赶鸭子上架,误导了真正需要帮助的患者怎么办?”
“很多时候,困难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人们不都说嘛,人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量的顶峰都在高中!你现在可是最能学的时候啊!因为别人的一两句轻视的言语就动摇了自己的信念,可不是我所认识的顾青丽。这些人现在因为你是高中生而看不起你,也许他们心里没准多羡慕你呢€€€€羡慕你年轻,还保有较为强大的学习能力。今天看不起你的人,等你有一天做出成绩,他们会第一个为你鼓掌的。”
望向高老师坚定的眼神,顾青丽忽然意识到,之所以被那些人的言语打击得这么重,是因为在她走进急救中心调度室大门那一刻,她也没有百分百相信自己能做好,只在担心“如果这样”、“如果那样”这些有的没的。
正好,现在黄莹莹也被家里禁止带自己外出游玩,多出来的时间,除了补上平时来不及写完的作业,还可以学习各种急救案例、心肺复苏、创伤处理、突发疾病应对等知识。
她是有基础的,都考过急救证了,没道理怀疑自己的能力!
第268章
高中的课业已经够繁忙了,但顾青丽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不忘记复习急救课程,查询各种案例。
尽管已经获取了急救证书,但说实话,考取这张证书的考核过程还是比较“水”的,对于处在高中这个人生知识量和学习能力高峰期的孩子来说,并不困难。
实际上,许多知识,尤其是各种骨折、创伤的包扎知识,培训讲师只是简单带着同学们过了一遍,并没有进行任何巩固练习和考核,就让同学们过关了。
所以,即使考完了证书,对于不少知识,顾青丽还是一头雾水。
这一次,为了捍卫自己“实习急救调度员的荣耀”,她不仅要牢牢记住这些急救中的标准化内容,还需要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复述出来,以便在未来接听急救求助电话时,能够指导伤患者的家属在电话另一端进行第一时间的救助。
顾青丽的父母看着她一有空就盯着急救资料,简直哭笑不得。好不容易通过与黄莹莹的家长多方会谈,让自家女儿不再逃课,不再随便去外面乱逛了,到头来还是不务正业!
起初,他们还以为她只是三分钟热度。顾青丽的妈妈有些担忧地对丈夫说:“这孩子真是的,多出来的时间也没用来好好学习、写作业嘛!”
顾爸爸则不以为然:“没事,过两天她就会放弃了。”
虽然当父母的都对自己的孩子有很高的期待,但是顾青丽父母也清楚,自家女儿这个学习成绩,就别想学医了。她现在整天抱着各种医疗资料,左啃右啃,几乎到达废寝忘食的程度,到时候高考成绩不够,考不上医学院,不会很失望吗?
哦不对,根本不用等到高考,她很快就会觉得医学知识点太多太杂,学不下去了。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女儿不只是应付,而是真正投入了进去,认真学习。
第二次来到急救中心实习,顾青丽的表现明显与第一次大有不同。她带了一本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她的字迹工整而秀气。
急救中心的同事们路过时,不经意打眼一瞧,满满当当,全是与急救知识相关的学习记录。
同事没有电话可接,也没有其他工作的时候,顾青丽不再木讷地对着工位上正式员工电脑屏幕发上闪烁的地图发呆,而是打开笔记本,反复咀嚼那些她不太明白的知识点。
如果顾青丽的父母看到她的学习状态,一定会感慨,要是孩子学习语数外能像学习这些急救知识一样用心就好了!
上个星期,顾青丽第一次来到急救中心,碰巧遇上了急救中心并不算忙的一个周末。尽管在她到场的几小时内,工作人员们也接了些电话,但顾青丽初来乍到,没敢凑得太近,去听他们的电话内容,也不敢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
尤其是那些休息的同事对她毫无来由的冷嘲热讽,更是让她连话都不敢跟这些人说。
不过,经过星期一与高老师的谈心,加上这一星期的努力学习,她倒重塑了一部分对自己的信心。
不懂就问,只要不问特别蠢的问题、不打扰正常工作,一心学习的她有什么错?最最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急救中心员工受不了,被问烦了,把自己的实习资格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