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广告词顺口好读,前排的围观群众都笑出了声,气氛一时间其乐融融,没一会儿就有个乐于尝鲜的中年人买了两只煎饺。

他自己没吃,把油纸包递给身边的媳妇儿,让她与孩子一人一只。

大家都盯着那媳妇儿瞧,等着第一位食客的评价,直把那漂亮的小娘子盯得满面通红。

“……唔、”小娘子掩了半个身子在夫君身后,小心翼翼咬了一口。

饺子边缘的皮已经被炸成了焦黄色,酥脆喷香,配上馅儿里流出的野菜汤汁,直把小娘子吃得眼睛一亮。

“爹爹!好吃,小宝还要吃!”小娘子手中牵着的小孩儿先嚷嚷开来,人们心动,纷纷要了煎饺尝鲜。

场面打开,这生意便算是正式开张了。

第一锅饺子迅速卖完,宋煦赶紧煎起下一锅来,连着卖了几百只饺子,人才渐渐稀少了。

他松了口气,觉得今天没白来。

虽然还没核算成本,但他觉得总体肯定有赚。

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不过有一件事是他没有预料到的,县城民众的购买力,并没有他想象的高。

物质匮乏的时代背景下,节省,已经成了底层劳动人民的本能。

尤其在吃食上花钱,更是一件值得货比三家,仔细衡量的事。

五文钱的包子,食量小一点的成人,一个便能混大半饱。小摊上的面条,不加肉的一海碗只要六文,再加点肉,十文可以吃得美滋滋。

相比之下,煎饺虽然香,但更像一道奢侈品。

大家当然觉得好吃,咬咬牙也愿意尝鲜,但再多却是不愿意买了。

宋煦有点忧愁,他没找准客户定位,成本也没控制好,自己估摸一下,总觉得这门生意做不长。

他慢悠悠地把最后剩下的一点馅儿包成了饺子,等了一会儿便又开了一锅。

饺子快要煎好的时候,他把炉子的火控到了微温,尽量保持煎盘里饺子的热度,然后找了棵树,一屁股靠坐下来。

太累了。

宋煦一手托腮,观察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顺带思考改做什么生意。

隔壁卖米糕的小伙子也快要卖完了,他跟每一位客人都能唠上两句。田小庆虽然话也多,但都是废话,跟这位仁兄一比,质量甘拜下风。

宋煦想了想,站起身来,铲了三只饺子裹在油纸里。

正巧米糕兄卖完最后一块糕,刚呼出口气,一转头,视线就被一只油纸包挡住了。

“我是你旁边卖煎饺的,卖得差不多了,送你点儿尝鲜。”宋煦搭话道。

“啊……”米糕小伙一愣:“客气客气,给一只就好了,给这么多!我也没东西还你呀,刚最后一块糕卖掉了!诶呀你真是太客气了……”

他喜滋滋地把油纸包揣进了怀里,好像准备带回家去。

“下次!下次给你包点新鲜米糕!自家生意,童叟无欺,我爷爷那辈儿就做,几代人传下来的手艺,包管好吃!“

“好啊!这煎饺最好趁热吃,不然风味大打折扣的。”

“噢,”米糕兄有点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我家里人口多,平常很少有油水吃,我夫郎刚坏了娃,想带回去给他尝尝。”

宋煦有点吃惊。小伙子人看着面嫩,却已经娶妻生子。